本报记者 李新和
昨日是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尽管天气寒冷,雪花纷飞,但这天一大早,修武县五大班子领导就冒着严寒,到乡镇、农村、学校、医院和企业,对各自分包的党务政务公开工作联系点进行现场督促检查指导去了。
1月16日是修武县党务政务集中公开日。这一天,该县各级各部门必须对党务政务进行公开,做到清集体“家底”、亮干部“家底”、明群众“心底”。为了切实把这项事关社会稳定、保障群众利益的事情做实做好,修武县委书记王建修,修武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刘晓波率先垂范,带队到各自分包的联系点进行检查督导。
“修武县实行党务政务公开日,是加快民主化进程的一个载体,是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一个平台,是教育和爱护干部的一项有效举措。公开工作不仅要公开结果,而且要公开过程;不仅要全面公开,而且要突出重大事项公开,特别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做到全面公开、真实公开,交给干部群众一本明白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王建修一番铿锵之言道出了开展这项活动的真谛。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修武县早在1991年就成立了政务公开领导小组,1996年4月9日,修武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决定把每年的1月6日和7月6日作为全县政务公开日。2003年11月27日,根据“在公开日前5天将半年的财务收支等情况进行整理并公布于众,接受监督,时间上很仓促”的实际情况,该县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又决定将公开日调整为每年的1月16日和7月16日。2011年,中央出台《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意见》后,修武县又及时调整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党务政务公开领导小组。
时光荏苒。十几年来,修武县坚持党务政务公开日雷打不动。现在,该县党务公开目录已经细化为民主决策和执行、组织管理、干部选任和管理、联系和服务党员群众等8类57项;政务目录细化为20类42项。
在城关镇小韩村,记者看到在该村村委会大院的墙壁上,一块15平方米的大黑板非常醒目,上边整齐的表格内填写着村里的收支情况以及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承办结果。黑板的两边,镶嵌着大小不一的包括低保、计生、党员量化管理等公开栏,一目了然。该村党支部书记李海平说:“过去公开栏只有不到6平方米,随着公开的内容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公开栏就扩大了。”
54岁的范叶枝是该村村民,在昨日集中公开日,她和左邻右舍早早就来到村委会大院看公开项目。“我们最关心的是村财务收支情况。每次公开日,我们都要来看,因为村里对每项收支情况公开得很细,我们清楚了,心里也就没有任何怨言了,对村里的公开我们很满意。”范叶枝的肺腑之言代表了广大群众的心声。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