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小豹
本报通讯员 陈 蕾
“走吧,多数老人都在花房,咱们去看看。”1月30日,记者来到沁阳市中心敬老院,刚一下车,院长张秋霞说着,就直接把记者拉到院里新建的温室花房。
乍入花房,暖气扑面,花香扑鼻,水仙、杜鹃、凤梨、仙客来、幸福树……200多平方米的花房里整齐地摆着20多种花草,春意盎然。花房中间过道上安装了四组暖气片,不少老人围着暖气片在聊天。“去年10月份,我们院里筹资建了温室花房后,这里就成了老人们的活动基地,他们可牵挂这些花花草草了,没事儿都往这里跑。”张秋霞说。
“我们每天轮流打理这些花,浇水、施肥、剪枝。每天和花儿在一起,感觉浑身都有劲,就连今年大年初一,我们都是在花房里过的。”五保老人刘丙义兴奋而自豪地说。尽管已经64岁,她看起来身体依然格外硬朗。
一旁的刘德清老人抢过话茬说:“我们种的花,今年都上春晚了!”此话一出,引来一片哄笑。原来,今年沁阳举办的春节晚会租用的花草就是该敬老院花房里的“大腕”。
“是啊,农历腊月二十五,咱沁阳市举办春节晚会,跟我们定了不少鲜花,老人们都主动要求和工作人员一起去摆花呢!”张秋霞乐呵呵地说,“不少老人在这里干完活,还能打打牌、唠唠嗑,这儿都成院里的第二活动室了。”
“对啊,我们这里有戏迷擂台赛,刚才擂主还给我们表演呢!”有老人爆料道。
被称为擂主的刘德清在大家的鼓动下,高唱了一曲节奏鲜明的怀梆剧——《五女兴唐传》片段,引来大家阵阵掌声。
86岁的老人张春英上前拽着记者的手,孩子气地说:“高记者,俺家老头子负责的温室菜园子也可好,你可不能光看他们的花房!”原来,张春英的老伴张礼会和几个老伙计在敬老院后院开辟一个菜园子,还养了几只鸡。
张春英一语打开了周围老人的话匣子,这个说喂鸡、种菜好,那个说养花好,七嘴八舌地说着自己的幸福生活,笑声此起彼伏。
“其实,从2006年起,沁阳市就把五保资金列入财政预算,还不断提高供养标准,像这里集中供养的老人每人每年补贴3000元,吃穿都有供应,他们什么不做也可以在这里过得特别好,可老人们就是闲不住。”张秋霞说。鉴于这种情况,该院决定创造条件让大家能老有所为,不仅腾出空间让老人种菜、养鸡,兴建温室花房,还对外承揽一些零活,让老人们既能打发时间、锻炼身体,又能挣个零花钱。
“现在,花房和包装皮筋是对外经营的,多多少少都有些收入。老人们觉得自己对社会有用,有了事儿干,精神头更不一样了。”作为院长,张秋霞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她说,“下一步我们敬老院还要扩大花房规模,让更多老人参与进来,让老人们生活得更有意义,也给国家和市里减轻点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