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使命如山托厚重
图片新闻
温县:黄河滩区崛起工业城
新网工程便农家
土里刨金年收百万
现身说法授众以渔
工业强市冲在前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她们是最可爱的人
立春饮食宜少酸多甜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2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土里刨金年收百万
现身说法授众以渔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赵晓晓

  本报通讯员 秦林林

  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唐凤翔,今年春节前后,可是过了一把老师瘾:从他年前打东北回到家里至今,每天他家里都挤满了前来取经的乡亲,他一遍又一遍给大伙儿讲述着如何做好一个新型农民,如何经营好现代农业。

  昨日,记者一到武陟县嘉应观乡东营村,就听到了群众三三两两谈论唐凤翔在东北承包土地8000亩种庄稼的事。走到老唐家里,记者也听他讲了一堂课。

  “都说农民苦、农民难,苦在哪、难在哪?我认为最难的就是要拥有灵活的头脑、掌握先进的技术。”唐凤翔向大伙说,“就拿我在东北种地来说,那里的种植模式和家里的完全不同,地里起了很宽、很深的沟,起到增加日照、保温作用,我们当时只是好奇,并没有想太多,如果能多想一些,也不至于当年收绿豆时费了二茬气,也不会浪费宝贵的一个多月,差点在大雪前没收完庄稼。去年,我们积累了经验、掌握了技术,顺利夺得了大丰收。”

  在大家的掌声中,老唐继续说:“咱村的蔬菜大棚起步很早,却发展滞后。为什么?这几天也有很多人来问我。大家各自为战,不学新技术、不种新品种,啥时候也不中。要是邀请了种菜专家、聘请了农技人员,咱村的黄河滩地也能发展成大规模蔬菜种植基地,咱们也能经营好现代农业。”

  “但我要提醒大伙的是,要当好一个新型农民,仅会种地标准就太低了,还要学会观察市场、分析市场。小到每年种植品种,大到何时出售,这里面的学问大着呢。”老唐越说越激动,“这几天趁农闲,我准备到四川的粮食市场上看看,据说那里收的高粱价格是东北市场的3倍多,要是可行的话,我的1000亩高粱就全拉到那里卖了。”

  “别卖关子了,你这么能干,到底赚了多少钱?”虽然听人说他年收入百万元,但大家还是想亲耳求证。

  “前年,我种的高粱、向日葵亩产350公斤,绿豆亩产60多公斤,一年赚了110万元。去年,我又租了8000亩地种了玉米、高粱、绿豆,估计能赚150万元。”老唐笑着说,“只要懂技术、肯吃苦、能钻研,啥事都难不倒咱。”

  老唐的话引起了众乡邻的掌声和喝彩声。①5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