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崔红玲
由于笔者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所以居住在农村的亲戚朋友较多。也正因如此,笔者在春节走亲访友时亲眼目睹了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电给力 日子越过越红火
说起西中道村,可以说是一年一个样,若是拿今天的西中道村与早几年相比,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一点儿都不过分。说起这些变化的主因,该村村民张丽荣给笔者说了三个字:电给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人纷纷办起家庭小作坊,做些加工、生产之类的活儿,希望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走上致富之路,西中道村就是以家庭小作坊在该县小有名气。然而,如果电不给力,莫说生产加工,就是家家户户多开几台家用电器,遇上用电高峰时线路就会“卡脖子”。针对这一情形,博爱县电业局及时采取行动,全面统计该村供电线路台区状况,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线路进行增容改造。据了解,仅去年,该局就投资近20万元,改造下户线51条,改造台区3台。有了坚实的电力支撑,该村村民在进行农业生产的同时,通过家庭小作坊让自己的腰包鼓了起来,完成了从过去对家电“想买”到现在“要换”的转变。
电舒心 村容村貌日新月异
走进孝敬镇的蒋村,首先映入笔者眼帘的是一排排的蔬菜大棚,虽然年还没过完,可蔬菜大棚里却是一片繁忙景象,装菜的、拉菜的……菜农们忙并快乐着。
在博爱县,孝敬镇的蔬菜种植面积达3万亩,拥有高标准日光温室2200座,塑料大棚5000余座,成为我市最大的无公害蔬菜标准示范基地。而说起孝敬镇的蔬菜大鹏,蒋村尤为闻名。然而,大棚种菜,电是关键,温度、湿度都离不开电,浇灌就更不用说了,若在关键时刻电力供应跟不上,菜农致富就是白日做梦。为此,博爱县电业局想菜农所想、急菜农所急,近两年在该村投资近50万元,改造4个台区、架设近2000米线路,着力支持蔬菜种植。笔者从孝敬供电所所长张建路那里了解到,为了让蔬菜产业迈上一个新台阶,该村在去年年底又新打了40多眼机井,为搞好跟进服务,电业局已决定近期新建台区1个、架设线路1000余米。
有了电力作保障,该村的蔬菜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不少村民还买了小轿车。看着村容村貌的日新月异和村民幸福指数的逐步提升,该村党支部书记张效兴感言:“用不上舒心电,咋过得上好生活。
电稳定 村民用电有保障
过去到金城乡东马营村的表哥家走亲戚,笔者是最不愿去的,不为别的,就因表哥家处在用电末端,电压低,要想看电视就没法用空调。
可今年却与往年截然不同,笔者专门留意了一下,当时表哥家同时使用了电磁炉、电饭煲、空调、电热扇等9台电器,可线路却一点儿问题也没有。为此,笔者专门向金城供电所有关人员了解情况:原来,为使客户在用电高峰期能用电无忧,县电业局在去年秋天对所辖电网进行了一次“拉网式”的摸底排查,也正是在此次摸底中,了解到东马营村的供电“短板”,于是便迅速着手安排,对该村的供电线路进行改造,投资近15万元,改造供电台区2个、下户线80余条近4000米,有效提高了该村的供电质量,使村民生活用电有了强有力的保障。
提起电气化建设带来的成效,该村村民许美莲说了四个“好”:家电好使、媳妇好找、农活好干、日子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