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刘婧) 今日是春节长假后学生返校的第一天。昨日,记者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到,近一段时期,我省手足口病疫情有所上升,市疾控部门为此提醒各学校和托幼机构:假期结束后开学一周内是传染病防控的关键时期,要严格落实学校晨检制度,特别要做好学生返校首日的晨检和监测工作,做好长假后学校内的传染病防控工作,以确保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
据了解,自去年冬天以来,由于我省气温较往年低、气候干燥、缺水等因素,加上手足口病的自然流行规律,全省手足口病疫情有所上升。2012年1月,全省共报告手足口病2907例,其中重症率为4.3%,没有死亡病例。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我市的疫情监测情况看,2012年1月中旬以来,我市手足口病报告病例进一步下降,目前进入去年流行季节以来的最低发病水平,呈现低水平散发状态。
市疾控中心流行病科科长、副主任医师任东分析说,尽管我市现在手足口病处于低水平散发期,不是手足口病高发期,但该病长年均可发生,特别是随着春季开学,发病水平将呈上升趋势,预计3月份我市手足口病发病将明显上升。他提醒幼儿家长和托幼机构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预防措施。
春季中小学和托幼机构开学在即,为做好春季中小学和托幼机构的传染病防治工作,省卫生厅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配合教育部门,督促小学、托幼机构,严格落实手足口病各项防控措施。我市卫生部门也重点对春节长假后托幼机构的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防控工作进行了部署,要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机构要强化责任,明确任务,督促指导辖区托幼机构进一步建立完善各项防控规章制度,严格落实晨检制度、洗手制度、消毒制度、卫生检查制度和宣传教育制度,做到每项防控措施有标准、有检查、有记录。
据了解,我市多数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在春节长假前,以手机短信或一封信等形式提请家长配合学校对学生的健康情况进行关注,并要求开学后将学生的体温检测表交到学校,并主动告知有无感染手足口病等传染病。
据市疾控中心近年来疾病监测情况看,我市手足口病主要发病人群为5岁以下儿童,其中又以3岁以下儿童为最多。就托幼机构的传染病防控工作,我市要求,托幼机构每日进行晨检,必要时进行午检和晚检,重点查看有无发热及皮疹的情况,如发现可疑患儿,要采取立即通知家长送诊或居家观察等措施。托幼机构发现病例异常增多时,要立即向辖区教育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并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强化晨检工作,不得出现患儿带病入园现象。
此外,家长要特别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注意勤洗手、洗澡,勤换洗衣物,勤晾晒被褥。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家庭地面和桌、椅、床、柜、门把手等各种物体表面应做好卫生清洁。婴儿奶嘴、奶瓶每日煮沸消毒一次。儿童玩具应定期清洗。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高度警惕手足口病,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