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星期没见女儿和好朋友小陈在一起玩了,我问女儿怎么这段时间没看见小陈。女儿气哼哼地说:“我不和她玩了,这段时间,她在班里总提我意见!”
我见状忙问女儿这是怎么回事。女儿犹豫再三,终于说出了原因,原来班里开展迎“六一”活动,女儿和小陈都是积极分子,两人在节目的安排上意见不一,结果两人把“工作”中的矛盾上升到个人感情上来了。
我劝女儿要多听听小陈的意见。女儿反驳道:“我才不管那么多呢!你没听说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句话吗?”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多么熟悉的话呀!想当初自己年轻气盛,曾无数次说过这样的话,今天从女儿的嘴里说出来,我一时真的不知该说什么好。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第三天我决定找女儿好好谈一谈。我开门见山问女儿道:“鑫鑫,关于路的名言有许多,你最熟悉的是哪一个?”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女儿答道。
我说:“路既然是大家走出来的,路肯定不是属于某个人的,而是属于大家的,对不对?”
女儿说:“对呀!”
我接着又问道:“路既然是大家的路,那么你在走自己的路的同时,是不是也在走着别人的路呢?”
女儿说:“是呀!”
我继续问道:“当你来到三岔路口,不知道哪条路才能到达目的地时,最好的办法是自己每一条路都去走走试试呀?还是去问问路上的知情人?”
女儿一听笑了,说:“谁傻了去一条条试试,问一问路边的知情人不就得了吗?”说到这里女儿想了想,看着我问道,“爸爸,你今天是怎么了?怎么老问这么低级的问题呢?”
一听女儿的反问,我立马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开始了即兴演说:“同一条路,不同的人走,会有不同的经历和感受。比如说,一个人走到一个小坡前他疲惫了,他就会认为这条路陡峭难行;那个人走到这里,不小心被瓦片绊了一跤,他就会认为这条路充满了险恶。人都是有思想的,这些走路的人,如果他是位学者,他就会去研究路难行的原因;如果他是位作家,他就会去用精彩的文字记录下摔跤时的场景;抑或他只是位平民百姓,他也会口口相传自己在路上的经历。所以说,对于一条路,一个人的认识永远是浅薄的,不全面的,只有把大家对这条路的经验和体会综合起来,我们才能对这条路有一个准确的认识。这样,在走路前,我们就不妨先打听打听路的状况,筹划筹划自己如何走才能少受磨难;走路中,不妨经常问问道,看自己走错了没有,及时调整好前进的方向。只有这样子做了,我们才能在三岔路口时不走弯路;才能在暴风雨来临时知道在哪儿能避险;才能在路上少花代价,及早赶到终点,你说对不对?”
听着我的长篇大论,女儿想了想,说:“爸爸,我知道你的用意了,说到底还不是我和小陈闹矛盾的事吗?从今往后,我听你的,干啥事多听听别人的意见不就行了吗?”
听着女儿的表白,我说:“‘走自己的路,听别人的话’没错,但最后的主意还得靠自己拿,路还得靠自己走,爸爸希望你多汲取别人的经验,走好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