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今日沁阳/副 刊 上一版3
浮躁世界里的深沉祈祷
古城记忆
我们的生命
走自己的路,听别人的话
书画苑
摄影的诗(二首)
读《河内县志》梦东湖
饮食注意事项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2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们的生命
□夏立言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我们的生命

  □夏立言

  印象中,中国人表达感情的方式总是含蓄的,即使热恋中的男女也不能轻松地、坚定地说出自己对彼此的关切。当然,以五千年文明自居的国人并非缺少情感表达的需要,而这些平时被我们有意忽视甚至压抑的情感,在亲人朋友遭遇不幸时,便空前地爆发了。生活中、电视画面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个,一群群哭天抢地的受难者家属,面对询问,他们甚至连一句完整的句子也很难叙述出来。虽然这一幕幕景象足以让任何一个人为之叹息、沉重,然而,我们不禁要说,此时的情感表达,究竟还有何意义呢?

  在国外的葬礼上,气氛不可谓不肃穆,但送葬的亲人朋友往往能够保持足够的仪态,平静地目睹整个过程的进行。他们眼角同样含着泪水,但他们知道,自己的庄重也许是对死者最大的告慰,他们愿将死者生前所享受到的安宁一直延续到天国——尽管事实上没有天国。而他们之所以能够如此淡然的原因,除了宗教的抚慰之外,将热烈、真挚的情感表达在与死者生前相处的每一天,将注定失去的痛苦用可堪回忆的幸福来代替,谁还会过分在意失去呢?

  而我们恰恰将失去视作一种惩罚,惩罚我们一贯的冷漠和不负责。在亲人的伤口甚至尸体面前痛不欲生,这背后往往有着相当复杂的故事。一个三岁的男孩被电死或者烫伤,是因为母亲外出而将他置于无人看管的地步;一个青少年选择结束生命,是因为父母对他抱以难以承受的期望和压力;一对夫妻最终劳燕分飞,是因为双方坚持对方要在自己的生活轨迹上行进;一位老者在老伴去世后陷入无助,是因为他从未像此刻感受到另一半的重要性。就这样,我们有意或无意地忽视过程对结果的决定作用,而将失去作为反思和悔恨的开始。

  生命原来是如此脆弱,只是我们不曾意识到,因此也不会去珍惜。

  生命因为相互碰撞而绚丽多彩。当一个人的生命融进其他生命时,幸福和愉悦相应而生。我们感恩造物主,它赋予我们一程虔诚与赞美之旅,眼前春光旖旎,耳畔风语呢喃,而我们的心灵在交响乐的谱线上跳动。一个眼神的交流,我们发现了宇宙的深邃;一次肢体的依偎,我们探索江河的奔腾——我们宁愿时光停顿,万籁俱寂。然而,当眼神开始熟悉,肢体变得乏味,连接的纽带松动了,习惯占据了发现,懒惰战胜了探索,一切鲜活不在时,狂浪袭来,我们挥桨将自己埋葬。

  还在为找不到生命的意义而无聊吗?还在为一次的失去而消沉吗?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