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使山阳区成为焦作对外开放的窗口,成为商贸业最具发展活力的区域之一,“板块引领、全面覆盖、传统提升、有序发展”的三产格局日臻完善。去年1~9月份,山阳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8.82亿元,同比增长17.7%。
“一个城区的发展潜力,不单体现在一个个经济指标上,更体现在其吸纳强度、整合资源、产生利益的能力上。”牛炎平说。
园区化助推现代工业发展
伫立于太行山上,眺望焦作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万千景象尽收眼底。
集聚区内园区“四纵两横”道路框架纵横交错,标准化厂房正在加快施工,投资3.2亿元,集科研、生产等于一体的荣格科技(焦作)工业园项目正抓紧建设。这个作为山阳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战场,截至目前建成面积已达3平方公里,入驻项目38个,总投资11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2.15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功能定位明晰、竞争优势突出、资源高效利用、产城互融发展’的原则,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培育创新型、数字化、标准化等专业示范产业集聚区。”谈起集聚区建设,牛炎平引用了市党代会报告中关于产业集聚区建设的阐述,原汁原味。
曾经的记忆异常清晰。面对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面对城区内工业的举步维艰,怎么办?该区区委副书记、代区长王玲直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靠科技创新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山阳区的必然选择。”
于是“腾龙换鸟、借梯上楼”,一个个崭新的思路脱颖而出,通过战略重组、壮大民营经济等途径,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保持工业的“不败金身”。
“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做强做优装备工业。”市党代会报告中的这句话,记者在该辖区内的青岛汉缆焦作分公司找到了合适的注脚。
从超高压立塔生产线平稳运行到山阳区纳税“功勋企业”,从我市18家高成长性企业到高压、超高压电缆产品销售量列全国电线电缆行业前三位,从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的鸟巢到上海世博园建设,采用的都是这家企业生产的超高压电缆,而这仅仅不到五年光景。
而青岛汉缆不过是山阳区通过战略重组、“腾笼换鸟”、走向共赢的一个模版。
豫信机械厂房内机声隆隆,科瑞斯达照明等一大批“高新尖”落地生根,蓝资科技等具有高科技含量的自主品牌不断涌现,该区现在已经实现了由单一资源型工业发展模式向多元化发展的转变。
王玲说:“大力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打造具有一定规模的创新型企业集群,这是市党代会报告中关于企业创新的论述,山阳区长期以来就是沿着这个思路做的。”近年来,山阳区先后投入资金835万元支持企业创新,辖区内80%以上的亿元企业都建立了研发机构。目前,随着占地2307亩、总投资达56亿元的修正药业集团焦作制药有限公司中成药生产与LED高新技术产研示范区两个产业园项目初步通过规划论证,该区的都市工业渐露锋芒。
思路一变天地宽。去年前三季度,山阳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92亿元,同比增长21.1%,实现利税4238万元,产销率达100%,增幅居四城区第一。
领导方式转变招来大客商
“到山阳区投资,我们是冲着这里的人来的。”修正药业股份公司董事长修涞贵这样说。
让修涞贵忘不了的是,为了引进焦作修正产业园项目,山阳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七上北京,摆优势、叙前景,详细论证,正是由于细致入微的服务,修正产业园项目才落户这里。
南通远大集团老总冯树君一直对山阳区情有独钟,不仅连续4次将4个大个头项目在此建设,还倾力为山阳区“揽客”。他说:“都是老交情,都是自家事,山阳区是我最佳的选择。”
面对喜人成绩,牛炎平说了他们的“宝典”:“我们靠的是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培育了务实重干、求实求效的工作作风,创造了文明开放、规范高效的发展环境。”
目前,山阳区在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中推出的“两不”工作原则(即入驻项目办理手续不与部门直接接触,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办理;项目征地不与村民接触,由职能部门一条龙办理项目有关手续)受到了广大客商的青睐,而广大客商更为该区实行区级领导分包重点项目制和强化企业监测点工作制拍手叫好,48个受到山阳区帮助解决融资20亿元的项目负责人更是直呼选择这里没错,先后荣获“河南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先进区”、“中原地区最具投资价值县市区”等称号的山阳区值得信赖。
领导方式的转变还带来了一系列可喜的变化:继大商千盛生活广场登陆山阳区后,大商新玛特在去年也和东方红国际广场签约;投资5.2亿元的丹尼斯生活广场扩建项目和投资9亿元的太古广场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运作。截至去年年底,山阳区新引进市外境内项目82个,实际到位市外境内资金41.87亿元,占去年年度目标的110.2%,同比增长58%。其中,省外资金18.31亿元,同比增长56.6%,目标完成比例居全市第一。
倾心为民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坚持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是检验党执政为民的重要标尺。”牛炎平说。
随着市区唯一一家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国试点工作的全面启动,群众养老也能“领工资”了;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实施,中小学生上学“不花钱”了;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老百姓看病可以“报销了”;
贝格棚户区改造和东城花园经济保障性住房等全部开工,低收入群体可以住上亮堂堂的新房了……
去年前三季度,该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为13540元和6831元,同比分别增长13.7%和19.5%。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省级文明城区”、“省级文化先进区”、“省级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一个个期待变成现实。
“‘十二五’期间,山阳区将继续围绕‘科学发展,强区富民,建设一流城区’的总体目标,坚持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财政增收战略不动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改善民生,促进全区经济更好较快发展,努力走在全省城区前列。”牛炎平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