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郭炜生 郭育新
本报记者 张 冬
2011年,伴随着我市中原经济区核心层城市建设和转型升级的铿锵鼓点,十二届市政协在中共焦作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中心,认真履职尽责,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围绕中心 助推转型升级
认真组织协商议政。召开全委会议,就我市“十二五”规划(草案)、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进行认真讨论协商。选择焦作新区建设、四城区经济发展、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开展重点调研,召开常委会议协商议政,提出120多条意见和建议。市委书记路国贤,市委副书记、市长孙立坤对3个调研报告作出重要批示,给予充分肯定。有关单位和部门认真采纳委员建议,制定措施,抓好落实,促进了工作开展。召开主席会议,就完善政治协商制度、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增强参政议政实效、创新政协工作制度、发挥委员作用等进行充分协商,所提意见建议被写入《中共焦作市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协助召开市委政协工作会议。听取市政府2012年城建重点工作情况通报,就道路规划建设、城市道路命名、公共设施配套、园林绿化等进行专题协商,提出意见和建议。
着力增强调研实效。先后就我市企业上市工作、现代物流业发展、城区水系建设、科技支农、侨资企业发展等开展专题调研,形成7份报告,提出建议60多条,为党政部门科学决策、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重要参考。其中,《关于加快小浪底北岸灌区(焦作段)建设的建议》报送省政协和全国政协后,引起高度重视,目前该项目已报国家有关部门审批。
不断提高提案质量。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提案线索,发放提案征集目录,引导委员提出高质量的提案。坚持市政协领导领办、提案委专办、专委会协办以及面对面协商座谈等提案办理制度,不断强化提案办理工作。及时编印《政协重要提案选报》,每期选择一些重要提案,进行重点督办、专项视察和协商办理。开展提案双向互评工作,通报评议结果,提案质量、办理质量、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充分发挥文史资政作用。编辑出版了40多万字的《焦作城区文化旅游》,探寻展示城区丰厚文化旅游资源,为我市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支持。调研县市区政协文史资料出版情况,理出文史资政发展方向。协助全国政协和省政协,圆满完成《大运河画册》、《名人故居》的后续征稿编撰工作。
履职为民 促进社会和谐
精心组织视察监督。把履行民主监督职能和推进民生改善结合起来,就国际太极拳交流中心暨全民健身中心、太极拳学院和陈家沟景区建设,开展常委视察;就我市蔬菜产业发展、焦作图书馆科技馆建设、劳动合同法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贯彻落实、法院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审理、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福利院和救助管理站建设等,开展10次专项视察;就全市中小学教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困难群体救助、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协助驻焦省政协委员开展视察。担任特约监督员的政协委员,积极参与对有关部门和行业的政风、行风监督评议。通过多种形式的视察和监督,委员们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支持了政府部门工作,推动了民生问题解决。
及时反映社情民意。深入基层,密切关注教育、住房、就医、交通、物价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热点问题,及时反映社情民意,为党委、政府搭建了“民心桥”。一年来,共收集社情民意信息50余条,向市委、市政府报送《社情民意》专报10期,向全国政协、省政协、市政府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网络联系平台报送信息30多条。关于规范融资市场秩序、设立医患纠纷调解中心、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和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等建议,分别被市主要领导批示和全国政协及省政协转发,转化为便民、惠民、为民的具体措施。
尽力多办利民之事。大力开展“服务民生委员在行动”活动,组织政协委员深入农村、社区、学校、工地,进行法律宣讲、科技咨询、义诊义演、慈善捐赠11场次。接待群众来访来信50余人次(封),倾情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委员们利用所办企业、专业特长、人脉优势,积极为下岗职工、困难人员送技术、送知识、送岗位、送温暖,体现了为民情怀,助推了民生改善。
弘扬主题 广泛合作联谊
巩固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积极邀请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加政协组织的调研、视察、会议和提案办理活动,不断完善市政协秘书长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秘书长联系会议制度,切实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走访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举办港澳台侨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新春茶话会、中秋茶话会,充实完善海外知名人士档案,成立焦作市政协书画摄影艺术院,进一步增进与民族、宗教、港澳台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团结联谊。
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系列活动。召开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认真组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征文、书画比赛活动。开展纪念我市辛亥革命志士程毅活动,缅怀先烈丰功伟绩。广泛收集文史资料,积极开展书画征稿,配合省政协搞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史料专辑编辑出版和书画展览。
密切政协系统内的交流合作。召开县市区政协主席、办公室主任联系会,同县市区政协开展联合视察、调研活动,加强对县市区政协工作的指导和彼此间的纵向联系。积极配合省政协在我市召开省辖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工作座谈会,协助省政协和全国政协完成多项视察、调研任务。开展与省内外政协的横向联谊和广泛交流,热情接待兄弟省市区政协来我市参观考察。
突出主体 深化“三比两争”活动
不断深化以“比学习、比履职、比贡献,争当优秀委员、争提优秀提案”为主要内容的“三比两争”活动,创建主席会议组成人员联系常委、常委联系委员、委员联系社会的“三联”工作机制,将细致周到的组织服务融入与委员的层层联系中。完善委员管理、统计述职、考评表彰和“五个一”等四项制度,组织全体委员分界别、分区域述职,召开全市“三比两争”活动经验交流会议,评出100名优秀委员、50件优秀提案和16个先进政协组织。搭建学习、知情、活动和服务四个平台,为委员订阅报纸杂志,向委员发放学习资料,编发《政协委员之声》33期,丰富扩展“委员之家”内涵。市政协开展的“三比两争”活动和实行的一系列委员管理办法,受到省政协和市领导的充分肯定。通过“三比两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委员素质,增强了履职实效,扩大了社会影响,形成了政协工作创新品牌。委员杨鹏杰、卫明星、焦崇奎、姬智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加政协活动和界别小组活动,撰写提案49件,反映社情民意12条,8件提案被评为优秀提案。委员李彪带领广大员工坚持科技创新,所办企业获得12项专利,年产值4.2亿元,纳税3400多万元,荣登2011亚太经合组织(APEC)中国成长企业价值榜,获得“年度最具成长新标杆企业奖”。
强基固本 加强自身建设
深入学习贯彻中办发〔2011〕16号文件、豫办〔2011〕19号文件和省政协主席叶冬松莅焦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增强做好政协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组织学习《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建设指导意见》座谈会,举办多场政情通报会。开展以“当科学发展先锋,做干事创业楷模”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加强机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选拔、交流一批年轻干部,优化了干部结构,增强了队伍活力。加大文明创建力度,蝉联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加强机关档案管理,通过档案管理省一级达标认证。开展“优秀政协委员风采”主题宣传活动,全年编发《焦作政协》37期、《政协园地》12期,在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发表理论文章、新闻稿件130余篇(幅)。
2012年是我市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的重要一年。承载新使命,担当新任务。十二届市政协将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和人民的重托,在新的征程上阔步前行,为全面推进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加快建设更具活力新型城市、奋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前列作出新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共十八大的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