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全国十大明星校长、江苏省洋思中学原校长蔡林森加盟沁阳永威学校,从此,永威学校开始全面实施课改,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和教书育人承包责任制管理,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竞赛促发展,坚持开放办学,走出了一条实践创新之路。学校已经成为河南省教育名片,全国校长、教师培训实践基地,每天来学校参观、考察者络绎不绝。2011年秋学期末沁阳市统考,永威学校高中、初中、小学教学质量均为全市第一。各年级、各学科平均分、优秀率全市第一,进入全市前10名、前100名的学生比例在全市占绝对优势,学校纪律、卫生、广播操、校园文化建设等项项一流。2011年11月,《中国教育报》发表的《永威课改的10条定理》和《“包”字进校——永威学校管理的10条定理》以及《人民教育》杂志(2011年第22期)上的《课改断想》对学校的教学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坚持承包 奖优罚劣
学校坚持让“包”字进校,学校每学年与教师签订教书育人责任制,与各学部校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签订捆绑承包协议,通过项项、层层、捆绑承包,把学校的学年奋斗目标分解、落实到每一个班级、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极大地调动了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学年承包的过程中,学校严格制度管理,加强督查、考核,学年末坚决兑现,奖优罚劣。08~09学年学校发放教师绩效工资80.6万元,09~10学年发放教师绩效工资93.5万元,10~11学年发放教师绩效工资155.8万元。绩效工资制成了学校提高质量、教好每个学生的保障。
坚持课改 注重效果
学校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坚持长年赛课、评课,努力求得课改的高效。校长当好课改的排头兵,坚持每天不离课堂,听课、评课,坚持以效果作为衡量课的标准,不停地指出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全体教师坚持正确处理课改中的各种关系,做到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紧张地学习,又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既做到先走进教材,又走出教材;坚持正确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向提高课堂效率要质量,确保每堂课当堂达标;既不向课前延伸,不让学生课前参与备课,做大量的预习作业,又不向课后延伸,把作业压到课后,产生恶性循环。这种科学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确保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2010年2月,蔡林森校长根据永威学校课改实践写成了《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一书,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在全国影响很大。
坚持“四清” 培尖补差
学校坚持提高课堂效率,在达到“堂堂清”的基础上,抓好“日日清”——做错的作业当天更正,学到的知识点当天背熟,抓好“周周清”——每周学的知识点都能背诵,该做的习题都能独立做对,绝不拖到下周,抓好“月月清”——坚决完成当月的学习任务。这样通过严格过程管理和阶段目标管理,促进学生时时、处处,争分夺秒,苦干巧干,把课本读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时,老师精选习题,让学生在自习课上强化训练,形成能力。
做好“四清”的检查、评比。学部每天、每周、每月都要认真检查考核。学校对各学部“四清”工作认真检查、评比,并列入考核,确保“四清”不走过场。抓好“四清”,学生基础扎实了,课堂上学生自主的能力强了,课堂效率就更高了。因此,“四清”是课改的保障,课改离不开抓好“四清”。
坚持开放 加快发展
学校是全国、河南、焦作、沁阳校长、教师培训基地,全国各地来永威参观学习的教育工作者超过65万人次,共举办校长培训班300多期,很多单位回去推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效果明显。永威的办学经验影响全国,多次承办了全国性的课改研讨会,均获得成功,得到了全国教育专家的高度评价。
学校坚持长年对外开放,接待好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导、专家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毫无保留地介绍经验。同时,通过大开放,自我加压,逼着教师更加积极地、创造性地工作;通过大开放,也开阔了眼界,学习外校的宝贵经验,弥补自身的不足;通过大开放,看清了课改的趋势,加快教育理念的更新;通过大开放,促进学校的课改不断深化,教学质量不断上台阶,加快学校发展。
学校实施课改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已在全国推广,获得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学校先后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民办学校、河南省民办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河南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河南省卫生先进单位、焦作市教育质量一等奖、沁阳市教育教学标兵单位、沁阳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