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计算机研究生找不到工作
冻僵旧厂房
浙江在线2月17日讯一月初的宁波,虽然是下午,天气仍然清冷。前两天刚下了场雪,城郊的路边还有积雪。
下午2点左右,鄞州邱隘派出所民警汪晓旭接到报警,有人在一间废弃的厂房里发现了一名流浪汉,可能摔断了肋骨,一动也不能动。
汪晓旭赶到现场,发现厂房很破旧,流浪汉气息微弱地躺在地上,胡子拉碴,人已经被冻得有些僵硬了。一看摸样,就知道受伤后躺在地上有几天了。
汪晓旭把流浪汉送到了医院,在他病情好转些后,又去医院询问他的情况。
几天后,当他知道了流浪汉的真实身份后,一时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流浪汉说,他是复旦大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曾经还是公务员。
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
废弃厂房发现一名流浪汉
110报警电话是一名老板打来的,当时他在找出租的厂房,无意中发现有人倒卧在一间废弃厂房里。
汪晓旭赶到时,现场围着一些人,流浪汉有气无力地躺在地上,头发蓬乱,胡子拉碴,人几乎被冻僵了。
他的周围散落着几堆碎砖,汪晓旭一抬头,楼板上有个洞,他能直接看到屋顶。
这是间三层楼的厂房。流浪汉气息微弱地说,自己是从三楼掉下来的,已经躺在地上三天了。
汪晓旭走到三楼一瞧,只见上面放着锅碗飘盆,一床被子,一大袋挂面,还有一个废弃的油漆桶。油漆桶桶身和桶底各挖了一个洞,被改造成了炉子。
三楼北面的墙已经倒了,楼板上有一个洞,应该是流浪汉掉下去的地方。
流浪汉看来伤得不轻,一动都不能动。怕造成二次伤害,汪晓旭一边找来了一些木棍支撑小武的后背和手,一边打了120,把他送到了宁波市第六医院。
医生说,他身上多处骨折,要是再晚点送来,很有可能要截肢,甚至瘫痪。
流浪汉竟是复旦大学研究生
流浪汉住院后,汪晓旭因为工作需要,照例向他询问一些基本情况。
汪晓旭发现,他比较腼腆,无论自己怎么问,他都不愿说自己是哪里人,家人怎么联系。他的情绪很低落,不太配合治疗,甚至还有轻生的念头。
但汪晓旭隐隐间觉得,这个流浪汉可能有难言之隐。因为从他的谈吐看,貌似有些文化;而且,虽然他说的不多,但偶然间的内心流露表明他是一个很好强的人。
汪晓旭开始慢慢地开导他,终于,流浪汉被他的诚意打动,向他敞开了心扉。出乎他意料的是,流浪汉竟是复旦大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曾经还是一名公务员。
汪晓旭终于明白了,他为什么不喜欢被别人问自己的家事。他判断,这么一个好强的人,如果这样被送回老家,肯定会觉得没脸见人。
为了考研,辞掉了公务员
躺在病床上的“流浪汉”向汪晓旭讲述了自己的曲折经历。
他叫小武,安徽人,33岁,本科毕业于安徽财经大学。
毕业后他考上了县公务员,在亲友眼中,他是成功的榜样。但小武有更大志向,不满足在小县城里待一辈子,工作一段时间后,他辞掉公务员的“铁饭碗”,报考了复旦大学研究生。
小武有一个哥哥和姐姐,在家里,他是读书最好的一个。对家人来说,公务员已经是很理想的一份工作。扔掉别人求之不得的铁饭碗再考研,家里人不理解。但,小武心意已决。
2007年,他如愿考上了复旦大学计算机专业。2009年1月,硕士研究生毕业。昨天,记者还在“中国知网”上查到了他2008年写的软件维护方面的硕士论文。
找不到工作,在废弃厂房临时安家
毕业后,小武最初告诉家里,他在一家外企工作,从事软件开发方面的工作。而此后,他几乎和家里断了联系,最多和哥哥偶尔打几个电话。
小武告诉汪晓旭,他觉得工作不顺利,自己的价值得不到发挥。不久,他从这家外企辞职。他梦想找一份有人赏识,又配得上他学识的工作,但这谈何容易。
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他到过上海,去过无锡,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为了生存,他还在工地打过零工,去工厂也干过。积蓄越来越少,去年12月底,小武拎着一个大蛇皮袋,里面装着衣服、被子、牙膏牙刷等日用品来到宁波,想碰碰运气。
可好运依然没有降临,到宁波后几天,他的钱包和手机就被小偷给摸走了。在举目无亲的陌生城市里,口袋里没多少钱,无奈之下,他就在邱隘的废弃厂房里住了下来。
厂房在一工业园区内,周边厂房都还在使用,唯独这幢三层高的厂房已经人去楼空,朝北的一面墙已经倒了,看似要被拆了。那几天,天特别冷,小武避开漏风的空墙,在南面的位置给自己圈了个地盘。
他买来一口新锅,一桶金龙油,一个脸盆,还有一大包八袋装的挂面。另外,他还拣了一个废弃的油漆桶改造成了炉子,就这样,在废弃的厂房里安置了一个临时的家。
黑暗中,他从三楼掉到了一楼
小武原本计划这样将就几天,等找到工作,情况会马上好转。可厄运还是不肯放过他。
1月3日傍晚六七点,天色一片漆黑。小武在三楼厂房北面没墙的那块地方转悠,他不知道,这个地方不但没墙,连地板也缺了一大块。
“啊”的一声,他一脚踩空,黑暗中来不及抓住东西,他直接从三楼掉到了一楼。
废弃厂房远离马路,加上又是年底,小武的喊声在茫茫夜色中根本没有人听到。
这几天宁波天气特别冷,下起了小雪。他掉在地上,人靠着墙,全身多处骨折,腰椎也不能动弹。
第一天,他整整昏迷了一天;第二天,想求救,可是双目所及之处,根本没有人影;第三天下午2点左右,当他听到远远地有汽车碾过石子的声音时,他不顾一切地喊起了“救命”。
来看厂房的老板听到了他的喊声。
说到这里,小武双手抱头,声音哽咽了。汪晓旭也感觉到眼睛一阵阵酸涩。
家属已到宁波照顾他
随后,汪晓旭调查后证实了小武的身份,他发现,原来两人还是安徽老乡。当惯了“社区老娘舅”的他决定做一回小武的老大哥。
“我跟他聊我的经历,19岁我高中毕业,同学都考上了大学,我没考上,后来到了部队,我就想,我还可以考军校,21岁,我考上了……”
汪晓旭对小武说,你是复旦的高材生,我佩服着呢,只要这次能康复,还有什么坎迈不过去。此后,汪晓旭每周都会带着水果和八宝粥去看望小武。小武在他的劝解下,心情也慢慢变得开朗。
汪晓旭说,现在小武已转到宁波市康复医院进行康复治疗,家人也已经赶过来照顾他。“小武说,现在,什么都不想了,就盼着身体能够全部恢复了。”
心理专家:小武,我们期待你触底反弹
昨天,记者就小武的遭遇采访了宁波蓝泓心理咨询中心的专家,心理咨询师周明敏说,小武的经历出乎他的意料,根据“马斯诺原理”,人的需求一般有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五个层次由低到高,是一步步来实现的。而小武的问题或许就在于,他为了追求高层次的需求完全忽略了自己最低层的需求。
周明敏建议小武,对于心中的目标,不要想着一步就能完成,而是要分成几步,一点点去完成。比如先养活自己,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挑选工作。
同时,他也建议小武要多去和亲友沟通,回到人群中,不要再孤单一人独处。即便他们给的不一定是钱和住房,但通过沟通,你会得到精神上安慰和宣泄。
周明敏最后说,对小武来说,现在已经一无所有,这次“大难”以后,小武如果认真总结自己的过去,认识到自身问题所在,以他的能力,以后的生活应该越来越好。小武,期待你触底反弹。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安徽环卫奶奶每天载孙女扫街
受关注后被辞
涡阳县72岁的环卫工李显梅每天凌晨3点起床,用人力三轮车载着6岁的孙女去扫大街。她一边扫街,一边看着三轮车上熟睡的孙女。最近,这段网络视频引起了无数网民关注。为了了解老人的境况,昨天下午,记者来到涡阳县寻访,没想到,却意外发现老人已被辞退。
一段视频引起网友关注
李显梅老人每天凌晨3点起床,把前一天剩下的饭菜热热吃了后,叫醒熟睡中的孙女云云。她将尚有余温的被褥铺在人力三轮车上,再用饮料瓶装上三瓶热水,就把云云抱进三轮车里。
凌晨4时许,门外一片漆黑,李显梅推着三轮车出门了。走过一段500米的土路后,李显梅蹬了十分钟的车,来到涡阳县政府北侧的站前路,开始扫地。
从视频中可以看到,李显梅每扫一段,就将三轮车推行一段,一边扫街,一边不时看看三轮车上的动静,怕孙女冻着,或者被人抱走。
早晨7点钟,天空大亮,李显梅把她负责的150米路段扫完一遍后已是满头大汗。她再次叫醒孙女,带她在街头吃完早餐,把她送到附近一所幼儿园上学。
从去年3月底开始,李显梅老人每天都重复着这样的生活。据了解,这段网络视频最初是当地电视台拍摄的,媒体的镜头,让很多人感叹李显梅生活不易,想帮她一把。
老人靠扫街捡破烂生活
昨天下午2时许,记者在好心人的指引下,来到李显梅负责的路段。“她真是太细心了,不像有的环卫工只扫路面,还把我们店门口都扫得干干净净。”女店主王静告诉记者。在老人负责的路段,附近的居民和商户一致认为,李显梅是“最认真的环卫工”。但记者找了一圈,却没找到李显梅。代替李显梅打扫路面的李师傅告诉记者:“她已经被辞退了。”
下午3点,在当地一位好心人的帮助下,记者在县郊找到了李显梅租住的房子。她刚送完孙女回到家,正在吃稀饭。
得知记者来访,李显梅放下碗筷,操着浓重的东北口音,将记者迎进屋内。堵在门口的大堆废旧纸壳引起了记者注意,“这都是我平时捡回来的,能卖钱!”李显梅笑着说。
西侧的一间房屋是李显梅和孙女的屋子,墙壁上挂满了袋子,里面装着祖孙俩的生活用品和食物。一排破旧的木桌上面放满了纸壳和旧衣服。
“这些衣服都是别人给的,吃的油和米也是别人送的,周围邻居和社会上的好心人对我们俩可好了!”老太太一边说,一边拉着记者在床沿坐下。
她答应儿子照顾好孙女
李显梅是吉林省长白山市人,丈夫是涡阳人,2001年因病去世。小儿子今年33岁,是云云的爸爸。
李显梅告诉记者,2006年,云云出生。但她妈妈嫌弃男方家贫,离家出走了。
2010年,儿子酒后与邻居争执,闯了祸,被判入狱。“妈妈,我错了,我真的好后悔。您千万别把云云送人了,我下辈子还要做您的儿子……”儿子入狱后写的这封信让李显梅泣不成声,“儿子每次打电话,都说让我好好保重身体,把云云照顾好,等他出来后好好孝敬我。”
李显梅很想儿子,去年到亳州监狱去了四趟,但都没见到儿子。老人流着泪对记者说,每次去亳州,他都要带两瓶亲手做的黄豆酱,“从小到大,他最喜欢吃我做的酱了。”
李显梅在电话里答应儿子,一定照顾好云云。因为女儿家生活也很困难,李显梅决定独自带孙女生活。
2011年3月,李显梅经人介绍,在涡阳县城做了一名环卫工人。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她凌晨1点起床,趁孙女熟睡之际,先将路面打扫一遍,然后回来送孙女上学。“可是一连好几天,我凌晨还没回家呢,她就醒了,哭得邻居都睡不好。所以后来,我干脆把她放在三轮车上,这样我扫马路也安心。”
媒体采访不久她被辞退
李显梅告诉记者,2月13日下午,“我还在打扫卫生,他们就让我把扫帚和三轮车都交上去,让我第二天不要来扫地了,我当时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当时,附近不少居民都认为:“最近一段时间,有电视台记者来采访李显梅带孙女打扫卫生的事情,后来传到网上,可能是环卫部门觉得压力很大,就把她给辞退了。”李显梅自己也觉得可能是这样。老人告诉记者,环卫工的工作虽然累,但一个月800元的工资对她们祖孙俩很重要。
市容局人士解释原因
昨天下午5点钟,记者来到涡阳县环境卫生管理处,但该单位大门紧锁。昨晚7时,记者辗转联系到涡阳县市容局负责宣传工作的张先生,他在电话中向记者解释说,李显梅被辞退与外界因素没有任何关系。“她今年都70多岁了,每天凌晨4点钟就要出门,还带着小孙女,我们还忍心让她扫吗?
何况她在之前打扫卫生时,出现过晕倒的现象。”张先生说:“为体现人文关怀,我们只是暂时让她离开这个岗位,我们现在为她解决实际问题,正在积极为她办理低保等相关保障。”
李显梅很朴实,但她对记者有些抵触,她说,她担心记者这一采访,单位给她的帮助会不会又要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