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博爱县教育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打造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进一步明确了“抓教学促质量、抓布局促均衡、抓项目促提升、抓队伍促活力、抓统筹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凝心聚力,锐意进取,推动了全县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谱写了“十二五”开局的崭新篇章。
一年来,教育工作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读书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奖”、“河南省教育宣传十优县”、“河南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河南省先进基础教研室”、“焦作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焦作市平安建设工作AAA级单位”、“焦作市家庭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焦作市教育宣传先进单位”、“焦作市教师队伍先进单位”、“焦作市民办教育先进单位”、“博爱县创先争优先进单位”、“博爱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等一系列荣誉。
强化教学工作,提升教育质量。2011年高考,全县本科上线人数达905人,比上年增加137人,上线率提高了7个百分点。博爱一中王云飞同学以639分的优异成绩获全市文科状元,并被北京大学录取,实现了该县学子12年来冲击北大的梦想。职业学校对口升学比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综合排名位居六县(市)第二位。为此,市教育局和县委、县政府分别对教育局和一中发去了贺信和嘉奖令。该县还隆重召开了2011年教育质量奖表彰大会,共发放奖励资金80多万元,对为教育质量提升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
推进布局调整,力促教育均衡。该县出台了《博爱县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实施意见》,有力推动了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圆满完成了2011年布局调整工作:高中方面,将博爱三中整体并入了博爱县高级中学;初中方面,完成了月山镇、柏山镇、孝敬镇初中布局定点工作;小学教学点方面,撤并了月山镇、苏家作乡、寨豁乡等3个乡镇的8个教学点,全县教育教学资源得到了进一步整合和优化。
加快学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该县先后投入资金1.02亿元,开工建设了光智中学等30多项教育工程,并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了各项工程安全有序开展。柏山镇中学宿舍楼和餐厅、月山镇中学宿舍楼和餐厅、清化镇中学宿舍楼、孝敬镇中学宿舍楼等工程竣工投用,全县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狠抓队伍建设,增强综合素质。该县进一步健全了教师招聘补充工作机制,共为全县中小学校招聘分配了125名教师,并做好了首批49名98级中师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以“国家级教师培训计划”、全国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博爱基地等为载体,累计培训教师达3000人次,组织省、市级骨干教师开展送教下乡150余节。
创新职教发展,提升服务水平。该县提出了“东西协调、农工并举”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思路,确立了“普教职教兼容,中职高职对接,升学就业并举”的办学模式,大力培养技能型和紧缺型人才。在省、市中职学校技能大赛中,该县42人次获市级奖、18人次获省级奖,县职专荣获市级团体一等奖。
扶持学前教育,加快内涵发展。该县制定出台了《博爱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了“以奖代补”政策,共发放奖励资金近百万元。扶持县直幼儿园创建为省级示范幼儿园,完成了幼儿园新建和改扩建工程,培训幼师350余人次,促进了办园水平的不断提升。
加大管理力度,整合民办教育。开展了新一轮民办学校办学水平督导评估工作,加大了民办教育资源整合力度,建立了民办学校办学风险保障金制度,实行了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免费提供教科书政策,进一步推进了教育公平,加快了民办教育发展。
保障教育民生,构建和谐教育。该县继续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按照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拨付新标准,及时拨付生均公用经费,使5万余名学生享受了免费教科书政策。认真做好了贫困学生资助、“平安校园”创建、高中招考试、青少年活动、机关建设等工作,促进了教育和谐发展。
社会尊师重教,教育快速发展。该县进一步把教育事业摆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县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认真履行教育职责,保障了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曹俊生、刘生惠等投资1250万元援建了光智中学和16所华侨小学,助推了全县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协调发展。 仝章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