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徐春浩)在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煤矿瓦斯地质规律与应用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是对河南理工大学瓦斯地质团队工作的最高褒奖。据了解,该项成果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并在2000多对矿井、100多个矿区应用。
据了解,此项研究成果在瓦斯灾害严重的重点煤矿区进行了推广应用,项目整体成果在河南、安徽、山西、河北、四川、黑龙江等省40余个矿区应用,取得直接经济效益80余亿元,为我国瓦斯预测和瓦斯治理提供了系统的理论依据。
据该项目主要负责人、河南理工大学张子敏教授介绍,该项目通过近10年的研究,在形成的成果中提出了中国煤矿区域瓦斯地质规律的8种类型,揭示了中国煤矿瓦斯赋存分布的构造控制机理。中国五个时代含煤地层的瓦斯地质规律、五大地区区域瓦斯地质规律及瓦斯风化带、始突深度、瓦斯突出煤体及低渗富集区分布规律,对于厘清矿区、矿井瓦斯地质规律,超前预测瓦斯突出危险区,减少突出灾害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将板块构造理论引入瓦斯赋存分布宏观和微观机理研究,形成了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理论和瓦斯地质规律与瓦斯预测研究方法,建立了瓦斯地质统计法预测瓦斯涌出量、瓦斯地质图法计算瓦斯资源量、基于瓦斯地质规律的瓦斯抽采区块分级方法、基于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理论的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方法,形成了建立在瓦斯地质理论基础上的系统瓦斯治理技术,为煤矿安全法规和标准的修改完善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开创了编制煤矿各级瓦斯地质图、煤矿瓦斯地质信息化管理和瓦斯预警的新领域,建立了煤矿矿井瓦斯地质图编制行业标准、煤矿瓦斯地质信息平台,研发了煤矿瓦斯地质专用GIS平台,实现了基于WEBGIS的瓦斯灾害远程监测、数据查询、决策和预警系统;揭示了瓦斯突出煤体微观结构特征及突出、渗透机理,研制成功远程监控高压注水系统,实现了水力压裂无人值守智能化控制,在8个矿井的突出煤层进行了158次水力压裂,煤层透气性系数提高百倍乃至千倍以上,实现了瓦斯高效抽采和安全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