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它的力量在于润物细无声。数十年来,我们不能说不注重文化,但在具体操作文化的过程中,我们无论在文化结构、观念体系还是叙事语言上,都往往流于刻板、空泛和僵滞。
顾名思义,软实力的呈现方式是柔软的、妩媚的,是润物细无声的。加拿大学者马修·弗雷泽如此定义软实力:“假如说硬碰硬实力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那么软实力就是建立在价值的基础上的。硬实力发挥威慑功能,软实力起诱惑作用;硬实力发挥劝诫功能,软实力起说服作用。”弗雷泽发现,“如果说美国式的文化全球化具有颠覆性,恰恰就是因为它的强大信息传播效率惊人,极易让人欣然接受。”弗雷泽把卓别林看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最有影响的对外使者,把好莱坞喻为“美国最能干的驻外大使”。
真正的软实力在输出价值观念时从来不用空泛生硬的概念和枯燥乏味的表述,而是在电影电视、流行音乐、特色食品、体育运动、日用科技等产品中,悄然植入自己的价值观念,以一种娱乐和惬意的方式,让受众在浑然不觉中受到影响。有人发现,即便是那些对美国怀有敌意的人,也会偷偷地喜欢迈克·乔丹、好莱坞电影和迪尼斯乐园。
中国也曾拥有“帝国文化”时期。汉朝唐朝如果也有当今社会的交通工具和传播媒介,其文化版图也一定会覆盖更为广阔的世界。而春秋战国时的诸子百家要是有强大国力的支撑,其星河般的思想同样会捕获更多的外国视线。中国人不缺智慧,不缺灵感,只要有良好的思想空间和创作环境,就一定能交出不逊于他国的文化成绩单。前些年,电影是好莱坞的天下,电视剧由韩剧主宰;现在,电影已收复部分“领土”,电视剧则已经赶走了“韩流”。
然而与经济发展相比,文化的发展还远远无法与之匹配。我们不得不承认,一直以来,我们急功近利地让文化负载了太多的预设概念,而这些“概念”又高悬于空,让人感受不到它们的体温和情趣。与此同时,我们还在不时抽干文化的润滑剂——娱乐。文化审美“天然”地喜爱灵气和生动,“天然”地排斥陈词滥调。硬板式的叙事结构、催眠式的叙事语言在传播上永远都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只有表达而没有传达,最终只是种自我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