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农业综合开发步入依法行政新阶段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目标任务责任分解的通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2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业综合开发步入依法行政新阶段
——市财政局副局长张金平访谈录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市财政局副局长 张金平
  项目区节水灌溉硬化渠道
  项目区生产道路和林网
 
   

  本报记者 杨仕智

  ○核心提示:2月21日,河南省人大常委会、河南省人民政府联合召开了颁发《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新闻发布会,该《条例》自3月1日起实施。我省素有“中国粮仓”之称,该《条例》的颁布实施,是我省农业综合开发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省农业综合开发进入了依法行政的新阶段,为加快推进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业综合开发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

  2月27日,记者就《条例》制定的意义等问题采访了焦作市财政局副局长张金平。

  记者:该《条例》不仅体现了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促进“三化”协调发展的战略架构,而且体现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责任和以法治农的法治精神。我省为什么要立法制定该《条例》?

  张金平:这既是争取中央财政加大对我省投资的需要,也是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推进粮食核心区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更是确保我省农业综合开发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我省自1988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以来,有121个县市区被国家批准为农业综合开发县,累计投入资金265亿元,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300多万公顷,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1200多个,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60多亿公斤。特别是2008年以来,我省全力打造粮食核心区建设,累计投入39.06亿元,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33.33万公顷,新增粮食生产能力8.35亿公斤,为我省粮食产量连续五年超千亿斤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全国农业综合开发系统的一面旗帜。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把稳粮强农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首要任务,把中原经济区第一战略定位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建设,提出到2020年粮食生产能力稳定达到650亿公斤。要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中原经济区战略目标,需要完成改造中低产田333多万公顷,总投资400亿元,任务十分艰巨。

  要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更好更快发展,河南亟须通过立法为农业综合开发提供组织、资金和制度保障。该《条例》的出台将为我省农业综合开发提供法律依据,也必将为推动我省和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记者:我省将从3月1日起实施该《条例》,它的颁布实施具有哪些意义?

  张金平:该《条例》的制定是提高我省农业综合开发水平的一项重大举措,它的颁布实施具有重大意义。

  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实现了有法可依。《条例》依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方针、政策,总结了我省22年来农业综合开发的经验,从法律层面上明确了我省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确立了农业综合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强化了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在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中的责任,完善了农业综合开发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体系,我省农业综合开发的目标任务、地位作用、政府职责有了法律层面上的认定,所需的配套资金、管理机构人员及工作经费有了可靠的制度保障。

  为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通过22年农业综合开发,极大地改善了我省农业基本生产条件,稳定地提高了我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综合效益。全省广大农民持续受惠于农业综合开发,收入连年大幅增加,因此他们最怕农业综合开发惠民政策多变,迫切希望农业综合开发政策能够有法律上的保障。同时,我省在22年农业综合开发中,创造了很多好经验,特别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增值、农民增收的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以及统筹涉农资金,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效益的做法、经验,是我省今后农业综合开发必须要坚持的。《条例》将这些行之有效的经验上升为法律规范,特别是针对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规定了相应的制度措施,从法律层面上形成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长效机制,借助于法律的稳定性和强制性,有利于推进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可持续发展。

  对依法行政提出了新的要求。农业综合开发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是各级政府执政的重要目标,更是政府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体现。《条例》大量条款的内容,都是用来规范和强化政府及相关行政部门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职责的。《条例》将各级政府及相关行政部门农业综合开发的职责法制化,使工作责任上升为法律责任,政府、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农业综合开发职责,就要承担法律上的不利后果。今后,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将由单靠政策指导转变为既要政策指导,又要依法实施农业综合开发,这些都对依法行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记者:该《条例》有哪些主要内容和特点?

  张金平:该《条例》共六章四十七条,明确了农业综合开发的目标任务,强化了政府在农业综合开发中的职责,界定了农业综合开发的项目范围,确立了土地治理项目工程管护制度,拓宽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来源渠道,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第一,明确了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条例》第一条规定,既是立法的宗旨,也是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即“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水平,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加强粮食核心区建设,支持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条例》第四条规定了农业综合开发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为了强化政府在农业综合开发中的职责,《条例》明确规定,省、省辖市和开发县人民政府应当将农业综合开发纳入本行政区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了确保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能够长久发挥效益,《条例》规定“应当遵循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原则,实行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条例》第四条对农业综合开发的目标任务作了概括,“两个目标”即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农业综合效益。“四项任务”即农业综合开发,应当坚持以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为主,实行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第二,确立了农业综合开发的地位。《条例》规定,省、省辖市和开发县人民政府,应当将农业综合开发纳入本行政区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组织有关部门编制农业综合开发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省、省辖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将农业综合开发配套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事业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省、省辖市和开发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配备相应人员。

  第三,强化了各级政府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责任。农业综合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农业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国家支持和促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农业综合开发是在各级政府主导下推进的,因此,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就必须强化各级政府在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中的责任。

  第四,拓宽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范围和投资渠道。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包括土地治理项目、产业化经营项目、农业科学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和国家规定的其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进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是个最基础的问题。根据《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未来10年,我省仅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就需投资400亿元,而当前每年全省用于农业综合开发的资金仅有20亿元左右,农业综合开发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钱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如何解决好资金问题,如何监管资金去向,《条例》在这方面显示了积极的态度。

  《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包括:国家设立的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省、省辖市财政安排的配套资金和专项资金;除财政配套资金外,省、省辖市、开发县按一定比例安排用于土地治理的土地出让金和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个人自筹资金、以物折资或者投劳折资;通过财政补助、贴息等形式吸引的金融、社会资金;国家和省规定的其他资金。

  为保证农业综合开发有序进行,依法进行,《条例》根据实际情况,对农业综合开发实践中经常发生的一些违规违法行为,设置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如第三十五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骗取、挤占、挪用、截留、滞留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不得将无偿使用的财政资金转为有偿使用。这里所指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不仅指财政资金,也包括其他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这就加强了对开发资金的保护。

  第五,《条例》的出台严格了农业综合开发的法律责任,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如《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农业综合开发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记者:我市将如何学习贯彻实施好该《条例》?

  张金平:该《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我市农业综合开发指明了方向,对推动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健康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意义重大。下一步,我们要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学习好、贯彻好、实施好该《条例》,为我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