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刘建章
王 辉 武娜娜
杨生东,孟州市河阳办事处函丈村一个普通的汉族农民,由于在从事羊皮生意过程中与南庄镇桑坡村回民来往较多,熟知回民生活习俗,平时总爱调解邻里间的“鸡毛蒜皮”纠纷,渐渐成为桑坡周围回汉纠纷化解的热心人。两年前,老杨被孟州市法院任命为南庄镇桑坡民族社会法庭社会法官。在法院的支持下,老杨成功化解了一起起涉及回民的民事纠纷,赢得了回汉群众的广泛赞誉。
2010年11月,桑坡村的回民杨某购买扶沟县马某10万元羊皮,马某让温某的货车将10万元羊皮送到桑坡村杨某的羊皮加工厂内。杨某卸车时发现羊皮质量与卖方马某提供的样品存在严重质量问题,而马某拒不解决该问题,杨某遂扣下温某的货车。温某找有关部门解决,杨某却表示拒绝放车。温某无奈向孟州市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受理后,委托老杨进行庭前调解。老杨先找到被告的亲戚,向其讲明杨某扣车的违法性。在取得其亲戚的理解后,老杨又同其亲戚一起做被告的劝说工作,告诉被告扣承运人的货车是侵权行为,羊皮质量不合格应找马某。经调解,原、被告达成协议。
近年来,婚姻家庭纠纷成为社会一大难题。丁某与黄某都是回民,夫妻二人因家务琐事吵架,黄某的兄弟得知后斥责了丁某。丁某心里很不是滋味,借机用刀捅伤黄某的兄弟。之后,黄某回娘家居住,此事在村里传得沸沸扬扬。老杨得知此事后,决定做两人的思想工作。可是旁人都劝老杨不要浪费时间,说两人肯定不会再过下去了。老杨却执意要调解这个纠纷,往返于两家十余次。由于白天两家都忙着做生意,老杨就利用晚上做调解工作。一开始,黄某的家人情绪激动,丁某的家人也不服输,都不肯让步。多次做工作之后,老杨发现黄某一提及此事就哭,觉得黄某还念及丈夫和孩子。老杨信心倍增,再次到两家做调解工作。最后,丁某上门赔礼道歉,黄某也回到了丁家。
在调处回民间的纠纷时,老杨就用回族特有的语言,对双方进行规劝。丁某与艾某均是桑坡村的个体工商户,双方经常有生意往来,平时关系还不错。艾某欠丁某货款40余万元,丁某向艾某要钱时,艾某给付10万元。在丁某去银行存款时,发现10万元中有4张面额100元的假币。丁某气冲冲地找到艾某讲明情况,可艾某也很生气。两人为此争执不下,丁某一气之下到法院起诉。法官询问情况后,觉得这个案子如若判决,哪一方输官司都肯定不服,社会效果不好,便及时委托老杨进行调解。老杨分别对两人做调解工作,用回民惯用的语言规劝双方,最后以艾某补偿丁某300元调结双方的纠纷。
“民族矛盾无小事,看似小纠纷,处理不好就会酿成大矛盾。因此,无论多么小的案件,我都会用百倍努力去调解。”在谈到化解民族纠纷时,老杨感慨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