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勇
雷锋被列为好人的代表人物,是每个人学习的榜样。然而为了学习雷锋,很多学校夸大宣传,有些单位过分追求成绩,有些人甚至成立雷锋公司来赢利,一时间雷锋这个品牌又成为时髦产物。那么,学习雷锋是任务,还是真正地要推动中国道德文化的良性发展,是一时间的快乐,还是永久去执行社会责任呢?
我在对外宣传公益的几年时间里,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表示想做好事,只有百分之二十以上的人做了好事,大部分人是在围观。按道理说,每个人都知道做好事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但中国人似乎更关乎的“价值问题”,很多人都问过我一个相同的问题:“你做这个得到了什么?”
让一个学生了解雷锋,学习雷锋精神,这是有必要的,但下达任务让学生只完成“雷锋事件”,这就有些变质了,这分明不是德育教育,而是牵制手段。目前,有很多学校都在采取这样的手段,让学生们尽快地参与到“活雷锋”行动中。
学雷锋已经成了一种形式主义。
对孩子讲讲学雷锋的无私奉献精神,孩子会认为这个世界是美好的。然而,很多人却当社会中的一些“雷锋”是精神病人,认为他们自己的家都没有照顾好,还去帮助别人。显然,这是“无利不起早”的思想影响的,人们都站在利益的角度看问题,认为帮助他人也会有一种利益的目的。
南方电视台主持人马志海说:也许会有人说,对人好一点儿,这个标准也太低了吧?其实不然。每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有高有低,掌握的资源有多有少,手中的权力有大有小,试想,人人做到互敬互爱,互谅互让,哪里会有那么多的矛盾?老太太倒了放心扶,不必担心会被讹;如果一个有相当地位、掌握着相当的资源、手里有相当的权力的人,能做到“对人好一点儿”,那不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了吗?哪里还会有那么多激起怨气的事情发生呢?
因为这个社会有太多的冷漠,所以大家才会想起雷锋这么一个人,因为目前这种环境,需要一些“雷锋”来改善,刚好又有这么个典型,于是大家都去学习。然而,学习和行动是两回事,很多高唱赞歌的人,都是一些马屁君子,只说不干,每天看两百遍雷锋日记有什么用,还不是大酒大肉的,豪车洋房。关键点是学习雷锋精神的人,会不会去行动,如果没有行动,仅仅是宣传,反而令大家反感。
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是不需要去学习雷锋精神的。在我们团队里,从来没有去学习过雷锋,他只能是一个标本,让我们看到一个有社会责任的人带给社会美好的一面。人的善良是天生的,在别人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也是人之常情,只有大家都在冷漠的时候,才会发现好人好事多么珍贵。
我认为,无论是学雷锋,还是倡议任何事物,都应该从行动的一面去实施,而不是光喊口号,过分地去渲染事实,做了一件小事,就觉得自己是雷锋了,做了一件好事,就开始大量宣传。出版一亿本雷锋日记,还不如让一千个人去帮助他人。然而,很多人都只会想到利益,比如说把雷锋精神转变成钱,道理很简单,学校给每个学生发一本雷锋日记,得花多少钱?
不光是雷锋,只要是品德优秀的人,我们都应该去学习,比如说老子、孔子、孟子等人的道德思想。做一个好人,并不是一件难事,宣传和教育方面应该正确地引导公众,与其学习雷锋精神,不如让每个人都懂得什么叫社会责任。
让一个孩子读雷锋的日记,和让一个孩子懂得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员,哪一个更重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