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今年要求公开部门预算的80家预算单位中,除市公安局、市交管局外,其余78家单位已经全部公布预算。
(3月17日《新京报》)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和部署,去年下半年已有90多家中央部门陆续公布了本部门三公经费支出数额,一些地方政府也随之跟进。
尽管去年中央各部门和随之跟进的省市政府部门公布的三公经费支出数目比较笼统,还存在项目细化程度不够等问题,但相对于以前将三公经费以“其他支出”在财政预算中列支,或隐藏于会议费、培训费之中,让公众“摸不着头脑”的传统做法来说,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我们应该看到,政府部门公布三公经费尚处于“破冰”与尝试阶段,一些部门存在等待观望、“羞于启齿”的心态。对于这些问题和现象,公众既要提出质疑,又要给予一定程度的理解和宽容,这样才能使公开三公经费之路不至于半途而废。
今年北京市继去年在全国省级政府部门中带头公开三公经费之后,在中央各部门公开三公经费尚未启动之前,率先公开市政府各部门的三公经费,这又是一个进步。期待各级各地政府部门都能像北京这样,积极主动地将公开三公经费持续下去、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