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视野/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礼让”古今谈
国外公务员收入有多少
身边存在怯于说方言的年轻人
英国立规矩:
美国父母教孩子学车
反而更严格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3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礼让”古今谈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近期有些新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一是消防车在北京簋街执行任务时,无车让行,反而还遭抢行;另一则新闻是劳斯莱斯被撞,肇事车主被迫巨额赔偿,于是网上流传“豪车出没,赶快避让”。

  两则新闻都跟“避让”相关,避让其实是一种敬畏,但当人们避让或敬畏的只是权钱,而非公德时,就很令人担忧了。

  古代:鸣锣开道鸡飞狗跳

  微博上曾有这么一则被迅速转发的消息:“成都人民南路往机场方向,有一辆价值1300万元的劳斯莱斯正在行驶,请过往的司机朋友注意避让!”

  这是让人笑不出来的苍凉的黑色幽默。社会进化至此,那种在路上的不安全感,依然根深蒂固。

  古时权贵出行,百姓避之不及,无数古装影视剧中都有这样的场景:鸣锣开道,鸡飞狗跳。事实上,这是古代交通行政管理的重要一环,用来彰显等级与威严。

  当代人所熟悉的场景是,官员出行所用回避、肃静、官衔牌、铁链、木棍、乌鞘鞭、金瓜、尾枪、乌扇、黄伞等随行仪仗之外,还要“鸣锣开道”,提醒前面的百姓人等避让。但是官阶不同,出来的排场也不一样:州县官出行鸣锣,打三响或七响,称为三棒锣、七棒锣,意为“速回避”“军民人等齐回避”。道府出行鸣锣,打九棒锣,意为“官吏军民人等齐回避”。节制武官的大官出来,要打十一棒锣,意为“文武官员军民人等齐回避”。总督以上官员出来,因是极品,打十三棒锣,意为“文武百官官员军民人等齐回避”。官员出行时鸣锣开道,被认为是必行的官仪;仪仗大小、鸣锣多少下,也都反映了所使相应此仪仗官员的品级大小。

  当然,皇帝出来阵仗是最大的了,大伙儿只能跪着,抬头偷看一眼,都是大罪。清廷规定,一品文官至七品县官坐4人抬绿呢大轿,亲王、郡王乘8人抬大轿,皇帝、太后乘24人抬大轿。清朝最富丽堂皇的轿子是慈禧太后的“銮舆”,它以上等紫檀木为架,以黄金装饰轿顶,外罩杏黄色贡缎,上绣九条盘龙,以翡翠为莲花踏脚,出行时,由24名身材一般高、年纪一样大的太监抬着,以显示慈禧太后至高至尊的等级地位。

  其实,历朝历代,皇帝、太后并非像影视剧中那么频繁隆重出巡,或者微服私访,他们更多是在深宫大院里,在太监宫女的前呼后拥下转一转。1900年8月15日凌晨,八国联军兵临北京城下,慈禧太后携光绪帝仓皇出逃,顾不上她的“銮舆”了,乘一辆骡车,狼狈不堪,史书载“发不及簪”,一路哀哭。

  古代交通法规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的交通规则,并非只考虑了官宦们的威仪,也不乏一些人文色彩。

  例如,古代要求行路时,“少避长”,意思是年纪小的人为年纪大的人让路;“轻避重”,负担轻的人为负担重的人让路;“去避来”,来者为客人,去者指离开家庭或乡里未远行者,相对来者,去者仍是主人,主人应为客人让路。唐律中还专门对水上通行规则作了明确规定,如“泝上者避沿流”,也就是上行回避下行的行船原则。

  这些概念,一方面反映出古人礼让的行路风貌,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尊敬老人、谦虚克己、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跟当今交通规则在会车时的先后顺序,颇有些异曲同工。

  前几年有“欺实码”的网络热词,“限速”是当今交通规则的重要内容,古时也有“限速”要求。唐代规定“禁马众中”,禁止车、马在城内及人口稠密的闹市区内高速行驶,否则属违法行为,将追究其刑事责任。

  古代官阶不同,坐驾规格也不同。在慈禧那个年代,“銮舆”堪比今天的劳斯莱斯了,众人自然避之不及。不过当年,这种权力象征的坐驾,只属于官方,一般商人再有钱,也没法享受的。历代,除朝廷命官外,庶民绝无使用仪卫的资格,即使经济富有、略有地位的庶民出行,也只能让一两个仆役随行,而且不能喝道或令一人骑马在前充当“引马”。如宋朝规定,庶民乘车,前车不许呵引及援列仪物,也不得使用银水罐引喝随行。清朝规定,文官三品以上、武官二品以上才能用“引马”两人,其他官吏及庶民一律不准用“引马”。

  也就是说,在古代,即使你富甲天下,也无法享受鸣锣开道的待遇。否则,就犯了王法。

  光 明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