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上,诞生了许多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我们党把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作为近现代历史的代表,并称为“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桎梏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变革,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一座里程碑。有感于我人生多种机遇和崇拜孙中山先生带来的缘分,让我更加缅怀这位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小村话总统
我的家乡温县安乐寨村,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少载入史册的重量级人物。中共高层智囊人物王梦奎的堂弟、中国隧道工程的泰斗王梦恕,其祖父王文郁在孙中山任大总统时,被选为众议参议员,后被聘为总统府顾问,因其功高荣获孙中山颁发的二等大授嘉和勋章,这是专门授予有勋劳于国家或有功绩于学问、事业的人。少年时代的我就开始思考,一个偏僻的乡村怎么就能走出和总统相伴的人物?没上过学的母亲居然也能熟知国父,还能说上几句总理遗嘱。堂曾祖父杨团一为保定军校第五期学员,曾任国民革命军少将。时常听到老家对门住的一位老教师多次谈到,孙中山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虽比不上统一中国的秦始皇、独领美国风骚的华盛顿,但历史自会作出公允的评价。
拜谒中山陵
1976年9月中旬,我被派到南京、无锡、上海参观考察。南京是我们参观的第一站,尽管素有“六朝古都”之称、拥有“金陵四十景”等众多名胜古迹,但我首选去看中山陵。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生前选定的墓地,坐北朝南,依山而建,视野开阔,气象雄伟,前临平川,背靠青嶂,由半圆形广场、牌坊 、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组成。步入祭堂,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在此凭吊,给人一种远方的感召力。中山陵东临灵谷寺,西傍明孝陵,沐于阳光之下,隐于林海之中,烟波浩渺,摄人心魄。为中国革命奋斗一生的孙中山先生,安息在这碧山秀水间,期盼着中华民族的崛起与强盛。
瞻仰旧故居
2002年9月,在华东师大三个多月的时间,我参加了河南省委组织部组织的全省第四批县处级干部培训班。其间,我瞻仰了上海孙中山故居。这里是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1918年至1925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也是他思想发展和飞跃的历史见证地。
探访翠亨村
2006年8月,我参加了河南省委党校组织的考察团,考察之余,特意到位于中山市南朗镇孙中山先生的故居翠亨村探访。这是孙中山长兄孙眉1892年从檀香山汇款回来由孙中山主持翻建的,影壁墙上四个遒劲的“天下为公”题字格外醒目。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生于此。1892年至1895年和1912年,孙中山在此居住。翠亭村,不知这个名字隐含着怎样的玄机,总是有些特别。因为它掀开了中国革命新的一天,改写了中国一个世纪的新纪元。
凭吊夏威夷
2009年3月,我参加了河南省政府组织的赴美考察团,考察的最后一站是夏威夷。夏威夷的首府檀香山是孙中山早年求学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不仅华人,而且许多美国人对孙中山也耳熟能详。檀香山国际机场、唐人街街口、孙中山纪念公园等地,到处都有孙中山的铜像。1897年,孙中山第一次来到夏威夷。在孙中山就读的伊奥拉尼学校和普努胡学校,孙中山对民主及社会活动有了初步的认识。孙中山与夏威夷有着深厚的渊源,正是在这片土地上,他吸纳了发达国家科学文明的知识和自由民主的思想,开阔了胸襟与眼界,萌发了富国强民的理想。
寻思五羊城
2011年12月,中国人学会第十三届年会在广东中山大学召开,我作为理事应邀参加了会议,进行了实地参观考察。1924年,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孙中山高瞻远瞩,提出“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在广州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学堂——广东大学和黄埔军校。中山先生逝世后,廖仲恺提议将广东大学更名为中山大学,鲁迅、郭沫若、冯友兰、陈望道等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都曾在这里任教。
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在苏联顾问的帮助下,创办了培养军事干部的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后更名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因其校址设于广州东南的黄埔长洲岛,史称黄埔军校。这所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支持和帮助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作为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其影响之深远、作用之巨大、声名之显赫,都是始料所不及的。看到孙中山先生如此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仿佛验证了一个世纪前他预言的共和之梦、强国之梦正在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