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龙卿
春暖花开,人们参加户外活动开始多起来。但是,安全问题却不容忽视。清明节期间,我市一些骑友相约去太行山踏春赏花。在骑行至马村区附近时,一骑友不慎摔倒,碰了其他几名骑友也同时摔倒。所幸佩戴有头盔、护膝、护肘、护肩等防护用品,有惊无险。
我市“骑乐无穷”俱乐部负责人“红狐狸”曾作过一个统计,2006年5月到去年5月份,他知道的我市几个骑行俱乐部发生的意外事故有15起之多。2008年11月16日,一女骑友未带头盔,在中站区中围附近摔倒,前额骨骨折。救治2个月后,2009年1月9日,女骑友病逝,年仅36岁。
去年5月8日骑友骑行至红砂岭下坡段,一位女队员突然前轮爆胎,控制不住方向,前轮掉入路边水沟中,下巴左侧擦伤,面部缝合三处,口腔内部缝合八处,上额骨骨裂三处,牙齿掉落一颗,左手食指软组织损伤,胸部擦伤。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娱乐休闲等享受型消费的投入比例有了大幅提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以“走出城市、走进自然,自由、自主、健康、互助”为特点的户外运动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大量城市人群的休闲生活方式之一。但是,伴随着户外运动的飞速发展,也产生了由于法规相应滞后、管理归口不明等原因而造成户外运动事故频繁,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上面几起骑友出行事故引起了社会的深思:户外安全,谁来保障?归结起来引起这些事故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有的是安全意识淡薄,随着自己想法冒险,不听骑友的劝阻和提醒;有的是户外装备不充足,没有备足必要的户外保障装备;有的是缺乏户外常识,缺乏野外安全知识,遇事手足无措。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有几十家户外俱乐部,每年几十万人次的户外运动出行人群规模,发展前景良好,潜力巨大。但是在户外运动发展迅猛的同时也同样隐患丛生。
针对户外活动的安全保障,“红狐狸”总结了经验和教训,特在我市骑行论坛上发布了骑行活动须知:
一是鉴于骑行运动存在一定的不可控性,随时会发生任何意外状况,请参与者认真评估活动的危险性,意外风险自负,必须购买保险。二是参加骑行活动,必须佩戴安全防护装备(头盔、眼镜、绑腿带、手套等),防止因意外造成身体伤害;自行车有前灯、尾灯、车铃;本人携带手机等通讯工具;服装适宜骑行活动。三是参加骑行活动前,仔细检查车辆及装备,及时维护保养,以保证骑行活动的顺利完成。
我市一些骑友也有体会。“寻觅人生”说:“骑车很愉快,但确实很危险,你在公路边上骑,说不定汽车轮胎轧崩的石子也会伤到你,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能不戴头盔!还有,护膝、护肘、护肩,这些东西还是必要的。”我见过一位第一次参加骑行活动的骑友因刹车失灵摔倒,肩部韧带撕裂。从此,我开始重视购买全年或单日意外伤害险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