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党报热线/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媒体观点
毒贩囤购新康泰克提炼冰毒
今日风大 后天有雨
来参加“市民观察团”本周三的活动吧
市妇联免费为150个家庭拍摄“亲子照”
第一期记账式贴现国债今日发行
“闫河公园”应为“阎河公园”
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2年4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谁是“洋奶粉”暴利的推手
□聂 楠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一罐成本不超过100元的‘洋奶粉’,在国内市场上动辄能卖到三四百元;然而,在国内外大部分奶品企业全球化经营的今天,‘洋奶粉’血统是否纯正,并没有权威而明确的规定和统一认识,导致目前市场鱼龙混杂、‘李鬼’横行。但消费者对其肆无忌惮的连续涨价却显得束手无策。”

  (4月13日《经济参考报》)

  在媒体的聚焦下,将又一个暴利行业推进了消费者的视线。200%以上的利润率,使“洋奶粉”轻而易举地实现了对银行、楼市、民间借贷等暴利行业的“超车”,令人不禁要问:是奶粉还是“白粉”?

  “人傻,钱多,速来”,资本的逐利本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仅去年一年就增加了20个。2011年,在我国奶粉热卖排行榜前10名中,更有6席被外国品牌占据。据初步估算,在婴儿奶粉200亿的市场规模中,如今已有近120亿的市场份额被“洋奶粉”瓜分,而且这种步步蚕食的市场趋势丝毫没有缓和的迹象。

  事实上,目前我国的奶粉市场确实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在我国居民收入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情况下,却情愿出高于发达国家本地市场3倍左右的价格购买奶粉,而这一部分消费群体包括并不富裕的广大工薪族在内。即便对“洋奶粉”的奶源地、生产工艺等质量细节一无所知,也不妨碍国人乖乖地掏出自己的腰包。总之,只要牌子听起来味道够“洋”,不管背后的生产商是国人还是洋人,给孩子喝,心里就是踏实。

  其实,作为食品行业,生产奶粉并不存在无法攻克的技术壁垒。可以说,国产奶粉和进口奶粉实际价值和市场价值存在如此巨大的落差不是源于产品本身,而是我们的市场自乱了阵脚。

  如果说iphone的暴利在于创新,耐克的暴利在于品牌,可乐的暴利在于文化的话,那么,很大程度上讲,一手将“洋奶粉”推向暴利行列的正是我们自己。2008年起,包括美赞臣、雅培、多美滋、雀巢、惠氏等品牌在内的“洋奶粉”进入了集中涨价期,而三鹿集团正是在这一年曝出了“三聚氰胺事件”。截至去年,“洋奶粉”三年内共有四次集中调价,且每次提价幅度均在10%左右。

  这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可谓一地鸡毛、闹剧不断。当前,被媒体新近爆料的“内脏地沟油”、“皮鞋变果冻”事件接连考验着消费者的神经,使我们无不为国人的“商业智慧”暗暗称奇。与如此乱相丛生的市场环境相比,即使“洋奶粉”偶有“甲虫门”、“金属门”、“召回门”等事件发生,也不大影响国外品牌的整体形象。

  身为人父人母,对孩子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比成人食品更加敏感。我们不要眼红“八国联军”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溢钵满,因为自己的品牌确实还不够争气;也不要责怪消费者人为地将“洋奶粉”推向暴利的行列,因为在崇洋媚外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消费者对我国食品行业巨大的信任危机。解铃还须系铃人,破解“洋奶粉”暴利,自助者,天助也。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