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作华
柳条绿了油菜花黄,桃花红过梨花又白……可有一个人却对这姹紫嫣红的春天不太在意。她眼里的最美景色,就是一个个面部残缺的唇腭裂患儿通过手术矫治后焕然一新的笑脸。
为了追寻这道独特的“景色”,她数年间的生活里只有工作日,没有节假日,每天午饭吃在手术室,每天下班披着夜色回。她就是河南省第二慈善医院副院长、唇腭裂治疗中心副主任张景霞。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6年间,她为来自20多个省份的6000多名唇腭裂患儿带来了春天的笑容。
为让残缺的脸绽放人生新的笑容
“五官正常的人很难感受到唇腭裂患者那种羞于见人的痛楚。它可能要不了一个人的命,却会毁掉一个人的一生。”五官科专业毕业的张景霞,深知唇腭裂患者及其亲属在人前抬不起头的窘况。
上世纪90年代,国际慈善医疗救助项目“微笑列车”驶向中国大陆。“微笑列车”用爱的汽笛向贫困家庭的唇腭裂患儿鸣响了免费矫治的福音。2005年年初,河南省第二慈善医院被列入“微笑列车”定点医院。张景霞为此兴奋不已,她向院领导申请,要求调到唇腭裂治疗中心工作。
从来没有做过唇腭裂手术的张景霞被派到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进修。为了在这半年的进修时间内学有所成,张景霞把晚上当成白天用。她每天最早来到病房,在医生查房前给所有术后病人换完药。上午是手术室时间,张景霞看完自己老师的手术后,又去看别的手术,直到当天所有的手术全部结束。通常,她是9时进到手术室,出来时已是下午5时许。晚上,是她写病例的时间,往往离开病房已是半夜时分。半年的时间里,她没有离开过医院一天,没有逛过一次街。
切开与缝合是手术的基本功。颌面部的手术尤其要求切口精准、缝合精细。为此,张景霞每天早上到附近的菜市场买来带皮的猪肉,晚上回到宿舍后在猪皮上练习切开与缝合。进修到3个月时,她开始在带教医生的指导下执刀做手术;4个月时,她开始做唇腭裂手术;进修结束时,她已能独立完成唇腭裂手术,而与她同来的别的医院进修医生连手术刀还没拿过。
为让“微笑列车”开得更快
“微笑列车”项目开展后,大量患儿入院,至2006年时,医院每天唇腭裂手术量有十几台。院长郝杰兵虽手术技术高超,可行政工作繁忙,不能天天上手术台,张景霞就责无旁贷地挑起了大梁。
每天7时30分开始查房,8时30分进入手术室,夜幕垂落时才离开医院。张景霞通常每天要做6~8台手术,多时一天做到10台。午饭时间没了点,在下午一两点的手术间隙吃午饭就成了常事。当初,医院里还没有食堂,有时过点后外卖送饭的都下了班,这时一包方便面就成了午饭。还有许多时候,劳累过度加上时间过点,她连饭都不想吃了。
一天,一台手术做到下午1时许,张景霞又累又饿,眼前一黑,昏倒在手术台旁。旁边的医护人员急忙把她抬到病房里,给这位“病人”输上了液体。一瓶葡萄糖输完后,这位“病人”又成了医生。
超负荷工作,让人到中年的张景霞时常出现健康透支的情况。一次,她连续高烧39.8摄氏度,却仍坚持在手术台旁。院领导强制她作检查,才知道自己得了大叶性肺炎。她本该休息治疗,可她每天5时来到医院输液,赶到8时前输完液体,接着查房、手术。晚上下班后,再接着输液。这期间,她没有休息过一天。
2007年年初,张景霞年近八旬的父亲突发心肌梗塞住进了医院。这类患者要全天候卧床,连大小便都不能下床。可张景霞每天有七八台手术等着她做,身边也没有其他亲戚能去照顾老人。无奈之下,她雇了两名护工陪护老人,自己坚持工作。父亲住院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她没有请一天假,只是每天晚上下班后去探望一下父亲。
2006年,河南省第二慈善医院所做唇腭裂矫治手术由上年度的100多例提高到1000多例,手术数量位居全国“微笑列车”定点医院前列。2007年,该院实施唇腭裂免费矫治手术2605例,张景霞主刀完成的手术数量有1300多例,该院所做手术数量位居“微笑列车”项目在70多个国家所设定点医院首位,创世界各类医院该病种年度单项手术之最。
为让更多的唇腭裂患儿搭上“微笑列车”
“多做一台手术,就会多给一个患儿带来新的人生,就会多给一个家庭带来希望。因此,对于合并其他疾病而被别的医院拒绝手术的患儿,我们绝不轻易说‘不’。”张景霞说。
一个来自洛阳的4岁女孩,因双侧唇腭裂在刚出生时就被遗弃。养父母捡到她后,在为其求医过程中先后被4家医院拒绝收治,原因是这个女孩还伴有先天性心脏病,被列为手术禁忌症。
2008年的一天,这个女孩住进了张景霞所主管的病房。由于前期屡屡被拒绝手术,这次患儿的养父母隐瞒了孩子有心脏病的情况。可是,孩子的真实病情瞒不过张景霞的眼睛。养父母看到张景霞查出了孩子心脏有问题时,扑通一声双双跪倒,哀求张景霞不要再把孩子推出医院。
张景霞召集相关科室医生会诊,结果大家都劝她不要冒险。张景霞不甘心,她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发现只要心脏代偿功能在正常范围之内的,都可以实施手术。经过检查,孩子的各项指标均符合做手术的条件。于是,张景霞请示院长后,又说服麻醉医生配合,终于把患儿推上了手术台。2个小时后,这个女孩恢复了常人的面容。
同样因为重度唇腭裂和先天性心脏病,小姑娘赵全丽在出生几天后就成了弃婴。汝阳市山区一户姓赵的人家收养了她。因为唇腭裂影响正常进食,小全丽营养不良、发育迟缓。而要让这朵幼小的生命之花不再凋谢,就要先为其做唇腭裂矫治手术,待其营养恢复后再做心脏手术。可是,前来中国坐诊“微笑列车”的美国专家也因风险过大而将其列在不宜手术之列。
张景霞接诊时没有劝走前来求治的小全丽一家人。她召集内科、外科、儿科、麻醉科等科室的医生经过多次会诊,把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急措施研究了一遍又一遍,最终决定对小全丽实施手术。为了减少全身麻醉对心脏的副作用,张景霞分秒必争缩短手术时间。40分钟后,手术顺利结束,比平时手术时间缩短了20分钟。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因为张景霞能做别人不敢做、不能做的手术,很多被别的医院拒之门外的唇腭裂患儿纷纷被送到了该院。
为让患儿从内心发出微笑
“手术既要做得多,又要做得精,决不能让先天不幸的患儿们再遭受二次不幸。”张景霞把“精益求精”落实到每一个患儿的治疗过程中,她要让搭上“微笑列车”的患儿从内心发出微笑。
2011年冬季的一个周日早上,张景霞查房时发现,一个出生5个月的患儿精神欠佳、嘴唇发绀,呼吸时有鼻翼扇动的情况。她立即进行深入检查,发现患儿患上了肺炎,随即转入小儿科,先行肺炎治疗,避免了危险情况的发生。
唇腭裂矫治手术的标准是既要功能恢复,又要形态美观。唇腭裂修复要达到唇峰、唇珠、人中、红唇厚度、白唇高低等与正常人的解剖形态相一致。正因为如此,张景霞对每一个患儿都要做到术前设计、术中再设计,精细完成黏膜层、肌肉层、皮肤层的各层缝合。
“唇线流畅,红唇饱满,唇部解剖标志明显,手术效果几乎达到完美的程度。”“微笑列车”专家学术研讨会在该院召开期间,国内唇腭裂顶级专家、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唇腭裂治疗中心主任王国民随机查看了几位术后的患儿后,对张景霞连连称赞。“微笑列车”基金会也向她发出了前往美国进行学术交流的邀请。
2009年春季,“重生行动”项目专家组专程来该院进行手术考评。在全程观看了张景霞的手术过程后,国内唇腭裂手术鼻祖、华西医科大口腔医院教授邓典智评价:“手术技术特别娴熟,手术效果特别满意。”
手术并不是治疗的全部,张景霞对唇腭裂患儿还用爱来弥补。很多唇腭裂患儿因家庭困难而营养不良、体质较差。为了让患儿在术后得到良好恢复,她常常在家里炖好鸡汤带到病房。来自原阳县偏远农村的患儿张双双,父亲重度残疾,母亲患精神病,张景霞对这孩子是既当医生又当家长。患儿进行唇裂二期整形,上下唇缝合时间达20天,这期间只能从嘴角靠一个管子吸食东西。于是,张景霞一连20天把鸡汤、牛奶、米汁等食物送到孩子病床前。
阳春三月花如锦,最是一年春好时。在张景霞的眼里,一批批患儿重绽人生新笑颜,就是美不胜收的春光好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