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9版②)亲戚越走越近,情感越拉越深。群众把联户干部当作了自己的亲人和靠山,有什么困难都通过“连心卡”随时随地进行联系。不少群众高兴地说:“遇着这样的新亲戚、好亲戚,真是老百姓的主心骨,以后再也不会为难事担忧了。”
主战场:帮扶村就是我们的“责任田”
把工作方向瞄准基层,把服务重点搬到农村。活动中,每个县直单位联系1—6个村,实行捆绑式帮扶,一包到底,切实把所包村作为本单位的“责任田”、“自留地”,倾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一心一意把所包村建设好、发展好,在一条条“致富路”、一眼眼“爱民井”、一趟趟“便民线”中,改善了农村发展环境,提升了部门形象。
三阳乡三阳村是詹泗公路的重要地段,车多人杂,但由于线路老化,两侧路灯损坏严重,给村民夜行造成了不便。县电业局帮扶该村后,立即召开会议进行研究,投资35万元,将该村大街#1、#2、#3台区原来的50平方毫米主线换成了95平方毫米的绝缘导线,把锈蚀的旧表箱换成了新式表箱,并对所有路灯进行了维修更新,保障了广大群众的夜行安全。
路,承载着农村发展的希望和群众致富的梦想。但在圪垱店乡小刘庄,村内道路由于年久失修,损坏严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群众怨声载道。想尽办法也要把路修好,是县审计局帮扶该村后承诺的头等大事。该局局长李黎明亲自跑项目,争取上级资金,启动了该村的道路建设。目前,一条长1600米、宽6米,总投资32万元的水泥路已经建成,一举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看到北郭乡原岗村破烂的两委办公场所,帮扶单位交通局挤出资金5万元予以扶持,目前,新的大队部正在选址之中;
县委组织部为三个帮扶村提供办公桌椅30多套,并为益庄村协调价值3万多元的绿化树木,组织机关干部义务帮助栽植;
团县委与市青年商会的企业对接,组织“爱心拉菜车”,帮助联系村任徐店村蔬菜种植户销售蔬菜2.9万斤;
县教育局帮扶大虹桥村,建起了2800多平方的公立幼儿园,配置了电脑、电子琴、滑梯等教学设施,解决了人口大村儿童入托难的问题……
种下的是真情,收获的是信任;种下的是服务,收获的是掌声。据统计,活动开展以来,县直单位共帮助所包村修建道路11.3千米,改造线路126千米,打井28眼,兴办其它实事好事780余件,赢得了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一致欢迎与好评。
主动仗:小部门大民生
在“情暖农家”活动中,县直单位牢固树立“小部门大民生”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和部门特点,创新工作载体,延伸服务触角,推出了一系列惠民、利民、便民的重大举措,把民生视角从所包的几个村几十户拓展到全县广大农村和广大群众,把民生关爱渠道从一月一帮扶逐步转化为日常化,收到了服务基层常态化、群众长期得实惠的良好效果。
县民政局积极探索社会救助的新路子,在全省率先建立村级慈善工作站,织起了一张张保障民生的“防护网”,实现了突发变故家庭和弱势群体家庭可随时随地得到救助。目前,全县14个乡镇30个村建立了慈善工作站,共募集资金200余万元,并通过助医、助学、解困等发放资金56万元。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着眼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着力把党和政府的温暖撒向千家万户。截止2011年底,共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3225.7万元,全县34万多名城乡居民纳入了社会养老保险体系,解决了生活后顾之忧。小董乡岗头村85岁高龄的老党员王执荣,接到养老金存折时激动地说:“真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领到社会养老保险金,俺打心眼里感谢党的好政策”。
县委宣传部开展“孝亲敬老”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共评选出10大道德模范和20名先进个人,全县乡村劲吹“爱老、敬老、养老”之风,打造了我县“孝文化”特色品牌;
县卫生局开展“健康万家行”活动,组建18支“医疗小分队”,深入乡村免费开展义诊服务,赠送药物价值3万余元;
县人口计生委开展“幸福E家”活动,推出了以教育在家庭、健康在家庭、幸福在家庭、和谐在家庭的“四在家庭”服务模式,越来越多的计生家庭享受到了更温馨的服务;
县工商局开展“红盾护农”活动,共取缔无照经营农资户23家,查处各类案件13起,为农民挽回春耕备播经济损失30多万元;
县司法局开展“乡村法治行”活动,走访群众1万余户,发放法律书籍5万余册,代写法律文书800余份,提供法律咨询2万多人次;
县文化局围绕“精神家园”建设,积极搭建“乡村大舞台”,先后组织戏剧下乡18场,巡回播放电影500余场次,出动“流动舞台”车开展演出300余场……
创新管理为民生,真情服务无止境。各级各部门的大胆探索实践,为基层提供了更广泛、更优质、更贴心的社会服务,群众真正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主旋律:对接发展大局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实现“三化”协调发展,是“情暖农家”活动的落脚点。伴随着这一主旋律,助推武陟转型升级,大步跨越发展。
把“情暖农家”活动融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在詹店新区建设中,县委书记常鸿亲自为所联系村小马营村“把脉”,勉励该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承接郑州产业转移,并抓住焦作东站的建设机遇,大力发展商贸业和新兴服务业;县委副书记、县长闫小杏要求所联系村西滑封村要引领陶封工业区建设,紧紧围绕“建设新市镇、打造新平台、发展新产业、理顺新机制、培养新农民、展示新形象”六项任务,不断加大“二次创业”力度;县产业集聚区充分发挥保障职能,着力解决好项目用地、用电、用水等问题,特别是在辅仁产业园项目建设中,该区管委会干部分工协作、全力配合,通过进村入户做工作,倒排工期赶进度,最终使投资10亿元的河南辅仁药业产业园项目,从签约到开工,只用了两个月时间,创造了令人称奇的“武陟速度”。
把“情暖农家”活动融入城建“1357工程”。该工程前期涉及拆迁户多、时间紧、任务重,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坚持把依法拆迁与入户宣传教育结合起来,以心换心,深入细致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实现了“和谐拆迁”。龙源镇党委副书记谭爱梅负责覃怀公园建设拆迁工作,她把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作为“情暖农家”活动的重要内容,变一月一访为天天走访,每天带领工作组深入农户家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逐家逐户做工作,使所包的拆迁户全部按期完成任务,无一户上访。
把“情暖农家”活动融入城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改变城乡面貌,建设洁净家园,是县委、县政府对全县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县委副书记魏国龙亲自督战,全县各级党员干部全身心投入,高标准创建。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庞恩庆多次深入到所包村贾作村,亲自与村干部群众一道打扫卫生、清理垃圾,并指导该村建立卫生长效机制,实施垃圾分类处理。该村党支部书记李国平深有感触地说:“情暖农家活动开展以来,干部的心与基层的心贴得更紧了,群众更满意了,工作成效也更加明显了。”
把“情暖农家”活动融入稳定社会大局。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解决问题保稳定,是“情暖农家”活动的重要任务。县委群众工作部结合工作实际,对排查出的上访户,实行“三方会审”、“三层督办”、“三账落实”,确保“事了案结”、“案结人稳”。县公安局在“情暖农家”活动中,开展“三访三评”活动,从解决群众所怨、所恨入手,汇聚打击锋芒,成功打掉了一批盗窃电动车犯罪团伙、系列白日入室盗窃案和3起现行命案,使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在一件件实事好事办理中,在一个个矛盾纠纷化解中,干部作风在悄然转变,干群关系在悄然升温,民计民生在悄然改善,经济社会发展在悄然提速。如今,以“务实之风做民生”的理念已根植在武陟各级干部的心底。
民生是和谐之基、发展之根,民生观是群众观的升华、科学发展观的归宿。以“情暖农家”活动为载体的民生观教育,尤如一场春雨,悄然滋润着广大群众的心田;尤如一面战鼓,激越的鼓点正催促武陟向着更好的明天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