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人近日表示,我国将全面开展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专项行动,用3年左右时间努力实现农民工工资基本无拖欠,并提出了“着眼源头综合治理,着力加强机制建设”的治理思路。这对千千万万农民工朋友来说是个大好消息,也是全社会的共同愿望。
近年来,在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得到一定的遏制,但仍时有发生,特别是每到年终岁首,问题尤为突出,清欠工作陷入“前清后欠、边清边欠”的怪圈。作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大国,这个问题不解决,就很难说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下决心设定一个期限,全面彻底地解决这个问题,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拖欠农民工工资成为顽疾,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源头治理薄弱,包括项目的不规范转包、劳务合同签订率不高以及对欠薪者惩罚力度不够;二是在现行保障机制下,农民工维权程序复杂、成本较高、过程较长,依法讨薪耗不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出“着眼源头综合治理,着力加强机制建设”,道出了根治欠薪顽疾的着力点。
根治欠薪,就要加快构建农民工工资保障机制。政府部门应当提早介入,在企业办理施工许可等证件前,要求其必须缴足工资保障金,同时严格企业资质管理,消除转包带来的欠薪隐患。
根治欠薪,就要加大执法力度。从欠薪案例来看,由于拖欠工资违法成本低,部分欠薪者“宁可缴罚款,也不发工资”。因此要加强立法建设,提高处罚标准,出台“欠薪入罪”的具体解释和操作办法,用法律制度保障企业按时足额发放工资。
根治欠薪,就要加强工资支付信息化建设。在部分用工领域试点信息化管理,建立农民工数据库,将工程信息、个人信息、工资发放等内容纳入其中,并设置相应权限,由职能部门和用工企业共同使用,既能将实时监控落到实处,又能确保工资发放及时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