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蕊)今年年初以来,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欧债危机继续蔓延、国内经济下行压力逐步加大等复杂形势的影响,我市工业经济整体运行虽然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但同全国、全省一样,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趋缓态势。
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3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较去年同期增长1.1个百分点;3月当月同比增长12.1%,较去年同月下降4.0个百分点,工业生产稳中趋缓。
综合分析我市第一季度工业经济走势,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产业集聚区成为拉动全市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1~3月份,全市产业集聚区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23.8%,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9.7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66.1%,拉动工业增长9.3个百分点;完成工业投资67.7亿元,占全市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66.7%,为以后产业集聚区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传统优势行业依然是全市工业增长的主要贡献力量。全市37个行业大类中,一季度有30个行业同比保持增长,增长面为81.1%,有22个行业大类不同程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增加值总量前10位行业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皮革毛皮、农副食品加工业等7个行业累计增速超过全市水平。这10大行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7.1%,增幅较上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66.4%,较去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8.7%,拉动工业增长11.1个百分点。
重工业增速依然低于轻工业。今年前3个月,轻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5.5%,重工业比去年同期增长13.3%,轻、重工业比例为37.5∶62.5,与去年同期相比,轻工业比重提高1.4个百分点,但重工业比重依然占据绝对地位,重工业增速低于轻工业2.2个百分点。
多数工业产品产量保持增长。一季度,全市重点监测的22种工业产品中,有16种产品的产量同比呈现增长,同比下降的有6种。其中烧碱增长54.4%,水泥增长32.9%,电解铝增长22.0%,子午线轮胎外胎增长19.0%,鞣制毛皮增长37.2%,汽车配件增长9.5%,钢化玻璃增长11.0%,塑料制品增长20.4%。
六大战略支撑产业增速放缓,拉动作用有所减弱。全市六大战略支撑产业前3个月增加值同比增长11.0%,拉动全市工业增长6.3个百分点。其中铝工业、装备工业、食品工业同比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分别增长16.7%、26.4%、14.7%。
我市有关专业人士认为,尽管今年第一季度我市工业经济运行形势较为严峻,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积极因素:一是国家为扶持小微企业,金融财税双管齐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小微企业的发展将迎来转机;二是我市出台的《关于加快中心城区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等文件,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三是多氟多年产1亿AH动力锂电池、龙星化工年产14万吨炭黑一期、广东兴发铝业公司年产6万吨高档铝型材、隆丰皮草年产1500万双雪地靴制鞋、思可达年产700万平方米超透镀膜玻璃深加工等一批重大项目今年将建成投产,届时将形成新的工业增长点,拉动焦作工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