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聂 楠 詹长松
自本报刊发《本土品牌能否在家乡市场重振雄风》和《焦作品牌为啥在本土“吃不开”》两篇报道后,热心读者相继通过热线电话、QQ、微博、电子信箱等方式与记者进行了交流互动,以表达对斯美特方便面在本地销售现状的观点和思考。
读者回音
“看到报道后,我对家乡的斯美特品牌产生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48岁的郑纪成是土生土长的焦作人。他说,记忆中在本地市场上见到斯美特方便面似乎已经是很久远的事情了。如今,康师傅、统一、今麦郎是全家人经常选购的品牌,通过本报连续报道才得知,自己家乡竟然还有全国方便面产销量五强企业。“真想尝尝斯美特品牌的中高端方便面是个啥味道!”郑纪成说。
“打破国内方便面市场的现状格局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我希望斯美特公司能够大胆创新,将斯美特品牌打造成我省的另一个‘白象’,真正植入全国消费者心中。焦作人一定会更加支持家乡品牌的发展。”网友德川汉子对斯美特方便面的未来充满期待。
作为年轻消费者,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郭光对斯美特公司的产品一无所知。在了解到斯美特方便面竟有八大系列,而丰富的产品结构不亚于任何知名品牌后,他感到非常吃惊,表示更愿意多吃家乡的面。
事实上,与记者沟通的大多数读者都流露出要加深对斯美特方便面了解的兴趣。
现场见闻
为了对斯美特方便面在焦作市场发展现状作出更加全面的分析,4月19日,记者一行来到武陟县对斯美特公司进行了实地走访。
来到武陟县西滑封工业园区,记者看到,斯美特公司下属的五家现代化分公司比邻而建,分别是制面分公司两家,面粉、纸箱、调料分公司各一家。
走进斯美特办公楼,一幅巨大的全国厂区分布图尤为醒目。分布图显示,斯美特产品广泛分布于河南、山西、内蒙古、山东、湖北等销售大区,产品辐射到国内20多个省份。
作为参观景点,斯美特方便面的六条生产线采用了全透明操作,沿着走廊可尽览斯美特方便面的诞生过程。“从原料到成品,每一条流水线只需要37名员工便可实现日产40万包的产量。”斯美特公司行政办公室主任崔国平说。
崔国平告诉记者,近年来,斯美特方便面的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但该品牌在本地市场的号召力十分有限。
原因何在?崔国平认为,目前焦作地区的方便面消费主要集中在中高档产品。而公司目前的营销重点集中在以中低端产品为主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对1.5元以上的中高端产品仍需进一步加大开发力度。
由于外省市场推广工作业务繁忙,记者与企业主要负责人失之交臂。相关深入报道,记者将于近期与斯美特公司负责人取得联系,对本现象作进一步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