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视野/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未来公交 6小时游世界
德国修个井盖
拉起三道围墙
软布遮挡垃圾日清
日本工地没有扬尘
“超级中学”几乎垄断优秀师生资源
宋朝就有“反盗版”
细处见安全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4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宋朝就有“反盗版”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盗版这个词,宋代以前的人断难说出,因为要能盗版,得先有版可盗。雕版印刷术始自唐,到宋人才开始大规模用于印书。

  叶德辉《书林清话》卷二有“翻板有例禁始于宋人”一节,首开对反盗版的学术研究。他家藏的五松阁仿宋程舍人宅刻本《东都事略》有牌记云:“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申上司,不许覆板。”这就好像在自己额头上刻字:“不许偷我版权。”

  光说不行,还得有惩罚措施。南宋学者祝穆写了本地理书《方舆胜览》,自序里有这样的话:我这些年编写的书,又刻版又印刷的,花了好多时间和银子,就怕贪钱的人盗版,弄得我血本无归。现在好了,我在官府挂上号了,谁敢盗版,“追人毁版”。

  揭露盗版书的不好,也是反击盗版的一个办法。还是宋代,非著名学者段昌武写了30卷《丛桂毛诗集解》,印行后被盗版。他侄子段维清就说了:不良书商盗窃我叔叔毕生的心血,印出来的书首尾都不搭,还加字减词,乱改。

  不管怎么样,古代反盗版都是个人行为,政府不怎么管这事,除非你家大业大,有的是洋蜡。宋代重文,盗版书有利于文化传播,“文纲甚宽,故官书均未申禁。”(叶德辉语)

  事实上,对盗版的看法,除了作者大多表示愤怒之外,历代政府、读者都不在意。因为在传统中,对于著作权的认识跟西方大相径庭。虽然孟子说,读诵诗书要知人论世,但古书多不题撰人,确是不争的事实。《周易》谁写的?《尚书》谁写的?

  清初学者陈启源说:“盖古世质朴,人惟情动于中,始发为诗歌,以自明其义。非若后世能文之士,欲暴其才,有所作辄系以名氏也。”写个三言两语,就署上自己的名字,生怕别人不知。古文献专家余嘉锡认为陈启源之言“可谓通达”,虽然说的是《诗经》,但道理可以类推。

  嬴政见到《孤愤》《五蠹》之书,叹不得与作者同游。李斯说“这是俺的同学韩非写的”,秦王才知道。所以,古人写书,不为扬名,但为传道。周秦古书不提作者,有提作者的,多半是后人妄增。这一点,清代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在《古丧服经传无子夏传三字说》一文中有详细论述。

  匿名作书的传统让作者很郁闷,即使是司马迁,想让人知道《史记》是他写的,也只得写一篇文章——《太史公自序》来自证。

  在这样的传统下,我们对盗版、对著作权、对知识产权的认识,确实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光 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