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0余年的光辉历程。这是披荆斩棘、克难攻坚、不断前进的历程;是屡经挫折但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程;是挺立时代潮头、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历程;是创造奇迹、铸造丰碑、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程。认识、把握党的建设的历程及其客观规律,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有大量复杂课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去破解。党员干部特别是理论工作者,应关注和研究党的建设。
杨家卿同志从事党的思想理论工作已有30余年,勤勉务实、脚踏实地、孜孜不倦地耕耘劳作,可以称得上是一位“老兵”。他撰写了100余篇文章,有10多部著作问世。他的新著《党建研究十题》即将付梓,邀我写篇序言。我自感难以胜任,但面对这位学有所长、术有专攻的“同行”的诚挚和盛情,也只能恭敬不如从命了。
阅读书稿,感到有几个显著特点。
第一,选题意义重大。“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是邓小平同志党的建设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证明这一基本观点无比正确。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也充分证明了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的无比重要性。在新世纪新阶段,随着许多社会新情况、新矛盾的显露,党建研究也提出前所未有的新课题,党建实践遇到不少难题。作者敏锐地捕捉到党建研究领域中的十个重大选题并进行探索,可以说立意高远,高屋建瓴。这种突破难点式的研究,充分体现了一个理论工作者的眼界和胸怀。
第二,体现了求真务实的学风。党的建设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科学学科,而研究科学的东西要求我们具有科学的态度。这种科学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事实证明,只有懂得并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才能做到尊重实践。本书坚持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思路,把现象作为入门向导,力求从事物内部、从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从相关事物的联系中,发现和抓住本质,掌握其发展规律,防止表面性、片面性、绝对化。从书中可以看出,作者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风是扎实的,形成的结论也与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相一致。我感到这是一个富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对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都很有借鉴意义。
第三,研究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党建研究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新课题。作者针对党建理论和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诸如“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改革开放与解放思想”、“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课题”、“研究和实践正确的政绩观”、“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增强观念创新,提高创新能力”等十个专论,彼此之间有其内在逻辑关系,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普遍关心、企盼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现实针对性很强。像本书这种有价值、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可以说“参考在点子上,谋略在关键处”,对中央和有关部门及地方党委的决策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本书的大多数观点已发表在国内重要报刊和网站,引起了很好的反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充分体现了作者强烈的历史责任感。
总之,该书是一部研究党建热点难点问题的精品力作。它既可作为党员干部和学术界同志的学习参考,也可为深化党建问题的研究提供借鉴。在此,我谨向家卿同志表示祝贺,并希望他不断取得新的研究成果。
(作者系中央党校副校长,该书已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