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和“一迎双争”活动正在全国组织系统深入开展,组工干部下基层作为活动的生动实践,体现了组工干部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作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组工干部下基层不仅是汲取群众的智慧、做好工作的需要,更是党的宗旨和组织部门的核心价值所要求。组工干部下基层,不但要“身下”,更要“心下”。
只有“心下”,才能赢得信赖。掌握实情、办好实事是下基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一名组工干部的重要职责。群众利益无小事,只有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办好,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下基层看似很容易,真正做好却不容易。那种层层陪同、前呼后拥的下基层,群众就在“有多少诚意”上打了问号。只有一竿子插到底,不事先指定考察点,不打招呼、不搞陪同,直接进村入户搞调研,真正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才能增进与群众的感情,赢得群众真心的掌声。
只有“心下”,才能掌握实情。“百闻不如一见”。具体问题,到现场走一走、看一看,比听汇报、看材料会有更直接的感受,也更能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走访群众,与老百姓拉家常,用真诚打开群众的话匣子,用真诚畅通群众诉求表达的渠道,用真诚保护老百姓的说话权利。只有这样,我们听到的民声才最真实,据此作出的判断决策才最科学。
只有“心下”,才能找准问题。“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我们工作中的不足,群众看得最清楚;我们工作中的失误,群众感受最深切。要使问题找得准、原因挖得深,真正产生震动、触及灵魂、取得实效,就必须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勇于让群众“揭短”,敢于让群众“挑刺”,以群众要求定目标,用群众满意来衡量,就一定能找准并解决好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只有“心下”,才能推动工作。“四议两公开”、“自荐直选”等好政策、好做法都来源于基层创造、群众智慧。下基层,就是善于将本职工作与基层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将平时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拿到基层去解决,并把基层一线的生动实践和鲜活经验总结好、运用好、发展好,认真思考分析,深入把握规律,精心归纳提炼,形成务实管用、切实可行的思路、政策和措施,从而不断完善组织工作内容,用基层创造引领工作实践,推动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作者系沁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