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县法院便民诉讼联系站“爱心调解空间”,最大化地发挥志愿者力量、利用民间调解化解矛盾,改变了单一的以政府和组织为主体的化解矛盾的模式,形成了人人可参与、人人可奉献的局面,达到了开放式化解矛盾的目的。
这些志愿者热心“管闲事”、甘愿“落不是”,主动上门调解邻里矛盾,将道理、情理、法律说到了群众的心坎里,他们的耐心和热心赢得了群众的交口称赞。志愿者以一种有心、有形的无偿服务,集聚了一种无形却巨大的和谐力量。
社会是个大家庭,要“兴”就需“和”。“和”不仅是法官义不容辞的责任,用百姓熟悉的面孔、亲切的方式来化解他们的烦心事、闹心事更具现实意义。
人生在世,家长里短,邻里乡亲,油盐酱醋,难免会磕磕碰碰。一旦矛盾激化,双方互不相让,弄不好还要闹进法院打官司。花钱不说,双方因此还可能结成冤家对头。此时,调解的优势就非常明显。在民事案件当中,充分发挥调解服务的积极效应,是不少当事人内心的真实期望所指,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
常言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如果我们在司法服务中都能将调解的力量运用到极致,用人民调解重塑亲情,就能实现“人和”。只有实现“人和”,我们的社会根基才稳定,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才有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