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爱红
青山、碧水、翠竹、红叶、古寺,这些词组合在一起,宛如一幅唯美的水墨画卷。素有“太行山下小江南”美誉的博爱县,就孕育了这般独特的美景。
我市建设国际知名旅游城市的总动员令发出后,作为独具特色的山水文化旅游大县,博爱县积极响应,为打造全国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围绕特色做旅游文章,打出了率先实现文化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的高层次融合牌。
“文化旅游产业是一个大产业,不仅涉及旅游、文化,还涉及当地的特色。博爱县的特色文化资源丰富,不仅有竹文化、八极文化,还有禅文化、怀药文化、怀商文化等。”接受记者采访时,博爱县委书记葛探宇如数家珍。
他认为,怎样使这些优秀的资源相融合,关系到未来文化旅游产业能否做大。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还需要高层次融合其他产业。
如何打这张彰显博爱特色的高层次融合牌?据了解,该县大力实施文化旅游产业融合提升计划,将依托青天河国家AAAAA级景区、世界地质公园的旅游市场基础,充分发挥博爱独特的禅文化、八极文化、竹文化、怀药文化、怀商文化等历史人文资源优势,把青天河、博竹苑、月山寺、寨卜昌明清一条街、九纵诞生地整合开发成复合型旅游产品,以文化带旅游,率先实现文化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率先实现自然景观游向休闲度假游、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形成“食、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旅游服务体系,拉长产业链条,建设独具特色的山水文化旅游大县,努力打造全国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北方三峡”青天河、千年古刹月山寺、靳家岭红叶、寨卜昌明清一条街……这些各具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该如何展示其魅力?高起点、超前规划必不可少。据了解,在打好“融合牌”的同时,博爱县专门委托相关机构,高标准编制了博爱县旅游总体规划,科学绘就旅游业发展蓝图,以青天河景区为龙头,整合月山寺、博竹苑、寨卜昌明清一条街等旅游资源,建设“青天河—月山寺—月山综合服务区—太行博竹苑—寨卜昌古民居”旅游环线,做精做强博爱旅游产业。目前,这一规划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中。
此外,该县还围绕高水平建设、高质量营销、高标准管理,努力打造优质的旅游软硬环境:积极与宇通集团合作,以实施总投资120亿元的青天河休闲之都文化旅游综合项目为核心,规划建设青天河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加强与海军政治部影视艺术中心合作,启动青天河海军影视基地建设;道路、宾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同步展开,拓宽改造通往青天河景区的道路,解决路窄、弯急问题,更加方便游客出行;邀请知名策划机构进行营销策划成效凸显,今年3月份,该县接待的游客人数大幅增加,比往年同期增长百倍之多,旅游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144.4%。
对于博爱旅游的明天,葛探宇充满信心。他表示,相信经过三到五年的建设,博爱的文化旅游产业一定会成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通过抓住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机遇,从而实现从观光旅游向观光与休闲度假并驾齐驱转变、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从旅游要素产业发展向多产业融合发展转变,在加快发展中推动转变、在加快转变中更好发展,在旅游转型升级中奋力走在全市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