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冬 通讯员王立群)4月19日中午,孟州市电力公司工人薛建政完成农网工程勘测任务后,用员工卡在公司公务餐厅为自己和设备厂家的一名工作人员各点了一份四菜一汤的套餐,总共花费6元钱,用时仅半个小时。“自从公司推行公务餐厅制度以来,我直接让兄弟单位和设备厂家的客人与我一起在公务餐厅吃饭,既节省经费,又方便交流。”薛建政告诉记者。目前,在孟州市电力公司公务餐厅出现的喜人变化,只是该市大力推行“廉政灶”制度的一个缩影。
“单位的餐厅已办了好多年,但真正办起‘廉政灶’,还是去年8月份的事。以前接待来访人员,都是把客人请到外边的饭店里吃一顿,好几个人陪着。自从‘廉政灶’开张后,用于吃喝招待这方面的开销比原先降低了不少。你看,上个月2日接待的这批客人共24人,午饭只用了480元,要是到外边饭店吃,没有千把块钱肯定不行。”该公司纪检监察部主任宋娟告诉记者,“这就是实行‘廉政灶’带来的好处。”
孟州市不仅是电力公司,各机关单位和乡镇也大都建立了“廉政灶”。去年4月份,为了贯彻落实厉行节约的有关要求,遏制“餐桌腐败”现象,孟州市纪委要求全市各机关和乡镇对原有的机关食堂进行修缮改造,明确接待范围、陪餐人数和接待制度,规定了午餐每人20元,早、晚餐每人5元的接待标准。
城伯镇的“廉政灶”办起来后,无论是上头来检查工作、调研的干部,还是到村、组督促工作的镇干部,一律在“廉政灶”用餐。该镇纪委书记宋铭兴说,“廉政灶”设立之前,每年9万余元的接待费还不够用,现在有了公务接待的规定,每年省下的接待费除了补贴职工伙食外,还可以邀请辖区企业领导、村干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到“廉政灶”聚餐,不但凝聚了人心,还进一步拓宽了发展思路,一举两得。
“在‘廉政灶’就餐,吃得既饱又舒服,既节省了时间,还降低了接待成本。”在孟州市国土资源局,该局局长闫庆利告诉记者,“机关的餐厅每天有20多名工作人员就餐,遇到公务接待时,就餐人员增加,我们还抽调办公室的人员到餐厅服务,不仅增进了与来访人员的感情,而且节约了成本。”
谷旦镇镇长曹文杰几乎每天都在机关的公务餐厅就餐,他为记者列举了公务餐厅的好处:“一是减轻了接待负担,遏制了铺张浪费;二是转变了工作作风,密切了干群关系;三是改善了用餐环境,提高了生活标准。”
孟州市纪委副书记曲福丽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廉政灶’制度在全市8个乡镇和20多个市直单位推行以来,以乡镇每年公务接待250余批960人次来算,每个乡镇每年可节约资金约2万元,招待费同比下降25%。为落实‘廉政灶’制度,孟州市还成立了由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组成的督导组,采取定期督察、不定期抽查等形式,严格监督管理,实现公务接待费用节约和过程透明,形成‘廉政灶’建设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