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的公车改革效果不佳,根本原因就在于改革缺乏必要的诚意。许多改革措施都是在直接或者间接地增加公务员的福利待遇,而不是从根本上减少公车消费。这样的改革犹如提着自己的头发往上跳,结果注定是原地踏步。
中国公车改革需要的是勇气,而不是所谓的经验或者技术性方案。日本大阪政府的所作所为已充分说明,为每个公务员发放公共交通月票,让他们乘坐公共汽车上下班,完全可以解决公车消费的问题。严管公车消费问题,才能减少道路交通拥堵的状况。
——《环球时报》刊发乔新生观点
“摸着石头过河”是一种合理选择
在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改革”这个词贯穿始终,据有心人统计,一共出现过70次。人们还注意到,5年来,“政府改革”这一关键词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在任期最后一次的中外记者会上说:“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而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日前更直言:“目前中国的改革已进入攻坚期。”
从改革总的进程来看,中国选择的是渐进型改革模式。其主要特征在于:改革进程由政府主导和推动,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来进行;循序渐进,温和推进,在新旧体制并存的情形下,不断扩大新因素的增量,逐渐以新代旧。而“摸着石头过河”则是其中的一种。“摸着石头过河”型改革,是中国在改革初期的一种合理选择。
——《中国青年报》刊发吴忠民文章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