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晓晓
近日,农业部紧急部署小麦赤霉病防控行动,要求各地农业部门以小麦赤霉病预防控制为重点,坚决打赢小麦穗期重大病虫防控攻坚战,全力保障小麦丰收、夏粮增产。我市小麦生长情况如何?是否需要病虫害共防?怎样科学应对?记者昨日采访了市农林科学院纪委书记、高级农艺师靳秋生。
“农业部在此次防控行动部署中指出,当前,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等小麦主产区陆续进入抽穗扬花生长阶段,气温稳步回升、土壤墒情良好、降雨增多,一方面十分有利于小麦生产,但同时也为病虫害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尤其是赤霉病发生形势异常严峻。据农业部预计,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南部麦区小麦赤霉病将偏重流行,黄淮中北部、华北南部麦区存在中等及以上程度流行的可能。”靳秋生说,“我市处于黄淮地区,目前小麦正处于扬花灌浆期,是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形成的关键时期,即小麦产量的关键时期,同时扬花灌浆期是多种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因此科学管理极为重要。”
如何进行科学管理?靳秋生说,根据以往经验,结合我市小麦生长实际情况,要抓好小麦中后期管理,必须做到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混合施用,进行“一喷三防”。目前,根据我市病虫害发生趋势和测报,今年要重点控制麦蚜、吸浆虫、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预防干热风,提高小麦抗旱、抗倒伏能力,延长灌浆期。
靳秋生给广大农民朋友开出了具体防治小麦病虫害的药方。小麦蚜虫,当百株达到500头时,每亩可用2.5%高福乳油50~60毫升结合35%吡虫啉乳油8~10毫升喷施,同时兼治小麦吸浆虫;小麦白粉病、锈病,每亩可用博娇乳油20~30毫升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克喷施;小麦赤霉病、叶枯病和颖枯病,每亩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100克喷施。对于叶色变淡,呈现早衰趋势的麦田,每亩可用天达2116壮苗剂20毫升或400克磷酸二氢钾,加尿素50克叶面喷施。
靳秋生同时提醒农民朋友,喷施时一亩地用两壶水(每壶15公斤),杀菌剂、杀虫剂、叶面肥分别计量,随配随用,要上下喷匀、喷透;小麦扬花后10~15天应及时浇灌浆水,严禁在风雨天气浇水,以防倒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