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阎河
本报通讯员 张东升
他用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将一笔笔风险贷款化解于无形;他用自己不挠的坚韧劲,将一笔笔可能出问题的贷款及时追回;他用自己强烈的责任感,扶持一户又一户农户走上致富路。他,就是从事小额农贷工作4年,累计向1400余户农民发放农户小额贷款6000余万元,并且没有出现一笔违规、一户欠息、一户逾期、一户形成不良贷款的农行孟州支行“四无”三农客户经理张建设。
洞察风险把好关
在孟州,农行小额贷款是农民发展生产、扩大经营的重要资金来源,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但是,风险难控也是农户小额贷款的难点之一。作为一名三农客户经理,为了把好风险关,张建设坚持做到人品不好的不放款,高污染、高耗能、高风险行业不放款,贷户经营规模与申请贷款额度不匹配的不放款,高负债客户不放款,并在发放贷款以前,常常以第三人的身份暗访村民和村委会干部,听干部群众对贷款申请户人品、信誉和家庭实力的客观评价,了解申请户从事的行业是否违背环保政策。
去年年初,一位承包了100多亩土地的客户向农行提出了10万元的贷款申请,用于购买粮种和化肥。张建设在接到贷款申请后,第一时间到农户家中和承包田地察看情况,并根据当地种子、化肥的价格和每亩需求量,详细地测算了这名客户的资金需要量,将其贷款额度控制在3万元。张建设的明白账算得这户农民心服口服,感叹地说:“有你这样的客户经理,谁也甭想把贷款挪作他用。”
防患未然追贷款
农户小额贷款数额小、范围广,一旦贷款户出现问题,很难及时发现。不过,作为一名负责任的三农客户经理,为了充分掌握每一位贷款户的情况,张建设不仅适时回访客户进行贷后跟踪调查和管理,并经常向贷款户的邻居和所在村委会干部了解其贷款后经营情况。城伯乡吴寨村李某在农行贷款2万元后染上了赌博恶习。张建设在催收利息时及时发现了问题,就紧急约见与贷款户互相联保的三家邻居和村委会干部,向大家宣传农行信贷政策,讲清利害关系。最后,三个联保户自愿代李某偿还了债务。
城伯乡张庄村王某2011年3月由公务员担保、在农行贷款5万元从事美容美发,兼做服装生意。当年9月,张建设了解到其夫妻闹离婚的情况后,马上深入调查,及时申请了诉前保全手续,与法院工作人员一起,冻结了女方变卖家中汽车的过户手续。最后,张建设又深入细致地做通双方工作,由女方从售车款中将5万元贷款本息全部归还。
倾注真情助农户
尽管张建设严把农户小额贷款市场准入观,加强贷后管理,倾注一腔真情为农民朋友提供服务,但难免还会有个别贷款形成了风险。对待这样的客户,张建设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按户制订清收方案,把风险化解于危情之中。
赵和镇司家沟村司某,2010年在农行贷款3万元,用于本村水库网箱养鱼,可当年恰逢多年不见的大旱,水库几乎干涸。眼睁睁看着网箱里长势喜人的半成鱼翻塘而死,司某欲哭无泪。为了帮助司某挽回损失,张建设从其他贷款户那里借来玉米种子,与司某一齐补种玉米。收获的时节,又顶着烈日、冒着风雨,同司某一同收割、晾晒玉米。当时,张建设的老母亲正在住院,每当张建设帮助司某干完农活,拖着疲惫的身躯赶回家里时已是万家灯火,看着病榻上的母亲他禁不住潸然泪下。最终,在张建设的协助下,司某按期偿还了所有的贷款本息。
现在,张建设依然奔走在孟州市的村村寨寨,履行着一名农行三农客户经理应尽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