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龙卿
“解放区绿化委员会和街道、村委会的工作人员一块儿来我们家调查古树的情况,并为古树拍照、测量,建立了档案,我们家的古树有名分了。你们报社给我们群众办了一件大好事。”昨日上午,解放区上白作街道上白作村村民黄桂月和姬小喜给记者打来电话,说了这个好消息。
本报在5月3日的《这棵五百年古槐亟待保护》和5月5日的《百年古树下的庆寿筵》两篇报道中,报道了上白作村有5棵古树,没有被列入国家的古树名木保护目录,由此造成黄桂月家500年树龄的古槐因村里拆迁改造岌岌可危;姬小喜家的3棵古树也因虫害、污水污染等问题生长环境恶劣。
5月3日,《这棵五百年古槐亟待保护》见报当天,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就明确表态,这几棵古树都要加强保护。解放区绿化委员会工作人员在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的明确要求下,随即口头通知要求上白作村对古树加强保护,5月7日又正式下发了书面通知,要求上白作街道和上白作村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督促落实村里5棵古树的保护工作。
5月8日下午,解放区绿化委员会和上白作街道、上白作村委会的工作人员一起来到上白作村,对这5棵古树进行普查。他们用仪器和尺子测量了古树的胸围、冠幅、树高等数据,并对古树进行了拍照。解放区绿化委员会的杨辉告诉记者,他们还查看了姬小喜家古槐的虫害情况,准备邀请市林技站的技术人员对虫害进行诊断处理。对于普济河内污水管道堵塞、污水溢出影响皂角树生长的问题,他们也将协调解决。
解放区绿化委员会近日下发了对全区古树名木进行普查的通知,要求6月10前各街道尽心尽力,没有遗漏地完成古树拍照、录像、认定、编号、建档各项工作。该区绿化委员会将情况汇总后报送市绿化委员会。之后,将按照市里的统一安排对古树进行挂牌保护,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国家、省关于加强古树名木管护的有关规定,落实实行专业养护部门和单位、个人共同保护管理的措施,对挂牌古树名木及生长在公园绿地或人流密度较大、易受毁坏的古树名木,将设置围栏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