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作华
医院与寺院接力传递爱心,慈善携慈悲联手共济患儿。5月9日至10日,河南省第二慈善医院派出医疗小分队,驱车奔赴雁门关外,往返1300多公里,把寄养在寺院里的5名先天性唇腭裂患儿接到我市医治,记者亲历了千里奔波接患儿的过程。
地处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的一座寺院收养了50多名因各种疾病而被遗弃的孤残儿童,其中一些是唇腭裂患儿。省第二慈善医院院长郝杰兵从网上得到这个信息后,当即派副院长刘保平带队前往应县实地筛查病源,把符合手术条件的患儿接到该院进行免费治疗。
5月9日13时许,医疗小分队乘坐救护车出发。两名司机交替开车,21时许抵达地处雁门关以北100多公里的应县。记者查看地图发现,行程几乎纵贯山西南北。
次日一早,医疗小分队直奔收养孤儿的寺院。果然,这座名为南寺的佛门之地就像一个孤儿院,院子里跑的是孩子,厢房里大炕上躺的是病残弃婴。据寺院住持释超育介绍,这些孩子大都是先天性心脏病、脑瘫、痴呆、肢残、唇腭裂患儿,其中很多孩子在刚出生不久就被放在纸箱里悄悄丢到寺院门前,以致连姓名和出生时间都没有。这些年来,寺院出资把部分孤残儿童寄养在附近居民家中,同时为留在寺院的孩子聘请保姆和老师,办起了幼儿园,还对一些患儿进行了医治。
“我们医院是国家民政部、李嘉诚基金会以及中央财政共同资助的为唇腭裂患儿开展免费治疗和康复的定点医院,院领导深为贵寺收养孤残儿童的善举而感动和敬佩,我们这次来,就是想把符合手术条件的唇腭裂患儿带回去治疗,手术费、医药费、营养费、交通费以及后期康复治疗费用全免。”刘保平对释超育说。
“善哉,善哉。你们这么老远来接孩子,做完手术再送回来,本寺还是第一次遇到这么有善心的施主。”释超育频频念起阿弥陀佛。
“你们以慈悲为怀,我们以慈善为本,咱们一起救助患病的孩子。”刘保平把医疗小分队带给孩子的新书包和文具盒移交给释超育。不一会儿,孩子们新奇地背着书包满院子跑起来。
“这个孩子符合手术条件,可以带走。这个孩子发育不良,体重过轻,并且有贫血和佝偻病的症状,你们要给她加强营养,让她吃些鱼肝油丸和钙片,多晒太阳,等她身体恢复些我们再来接她做手术……”刘保平等人对所有患儿进行体检,对5个符合手术条件的唇腭裂患儿进行了病史调查。
在5名将被带走的患儿中,大的6岁,小的一岁半。“把暖水瓶加满热水,买些奶粉、蛋糕、‘尿不湿’。”返程前,刘保平安排道。
返程中,医疗小分队队员一直把孩子抱在怀里。小伙子刘振途中下车方便,想把孩子暂时交给别人,不料孩子竟哭起来,他索性抱着孩子去了厕所。护士侯桂林看护的孩子年龄最小且哭闹不断,侯桂林一会儿给孩子喂奶,一会儿换尿布,拿出专门带来的玩具、播放手机音乐哄孩子,一路上几乎没闲着。
10日23时许,5名来自塞北的唇腭裂患儿被平安送进省第二慈善医院爱心病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