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树勋
本报通讯员 韩继东
今年春天对于沁阳市来说,来得是那样早,又是那样异彩纷呈、楚楚动人。
1月18日,沁阳市在政府网站上发布公开招聘50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公告,顿时引来896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报名应聘,该市面对赶早的人才春潮当即决定把招聘名额增加到100名。这是该市继2009年、2010年开展“百名硕士进沁阳”之后上演的又一场大戏。
与此同时,该市一下子拿出26个科级干部岗位(其中正科3个、副科23个)在机关干部中进行“赛马”。这次“赛马”的一大看点就是给硕士研究生提供进入班子的机遇和平台,“百名硕士进班子”深化和丰富了“百名硕士进沁阳”活动。
4月2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专家进沁阳活动启动,中科院老专家技术中心沁阳工作站和中科院老专家技术中心成果转化沁阳基地同时揭牌。这是“百名院士进沁阳”的序曲,更是沁阳高端引智的硕果。
“百名硕士进沁阳”、“百名硕士进班子”、“百名院士进沁阳”让该市迎来了“人才兴沁”的又一个春天,更在覃怀大地掀起了“人才兴沁”的一股股热潮。
“百名硕士进沁阳”
一个中部内陆县级市,近年来却吸引了多家全国500强企业安营扎寨,电动自行车、太阳能光伏、风电、LED等新兴产业从无到有、风生水起,连续两年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跃居全省第四位,成为领导称赞、专家关注、媒体聚焦、各地学习的“沁阳现象”。
是什么成就了这一现象?沁阳市委书记陈敬如给出了答案:“我们最好的资源就是人才资源,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人才优势,持续引入高层次人才是引领沁阳转型发展的前进动力。”
“我第一时间就领到了面试通知书,心情很激动。”4月9日,安徽师范大学周口籍的研究生牛华伟手里拿着面试通知书跟记者聊了起来,“早就知道沁阳市的‘人才兴沁’战略了,我是看到招聘信息后在第一时间报的名。感觉沁阳很重视人才,政策很优惠,我很想来沁阳工作。”
这是自2009年以来,沁阳市第三次拿出100个财政全供事业编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研究生。目前,通过面试、体检等程序,已进入考察阶段。
据悉,沁阳市委五届十次全会提出了“五百硕士进沁阳”的宏伟计划,即在五年内通过每年开展“百名硕士进沁阳”活动,集聚一大批高层次人才。
目前正是全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关键时候,在焦作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的今天,沁阳市紧紧抓住人才带动的“牛鼻子”,经济持续转型升级,集聚了一批经济、旅游文化高层次专业人才,成为该市跨越发展的重要因素。
“百名硕士进班子”
“我是2010年从湘潭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应聘来沁阳工作的,如今已经顺利进入副科级岗位第二轮面试……”王兴龙,这位在沁阳工作了不到两年的硕士研究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情,滔滔不绝地向记者讲起了他在沁阳的工作经历。与他一起进入副科级岗位第二轮面试的还有8名研究生,他们都是近两三年来“百名硕士进沁阳”到沁阳工作的研究生。
“留住人才首先要用好人才,要把他们放到重要位置,敢于放手,敢压担子。‘百名硕士进班子’就是一次创新。”该市市委副书记、市长魏新洪说。
2009年以来,沁阳市连续两年面向全国公开招聘50名博士、硕士研究生的举动,曾引起了外界的一些疑惑:一个县级市能留住这些人才吗?他们在这里能发挥作用吗?这样的担忧,其实是所有内陆县市普遍面临的问题。
两年过后,沁阳市交出了一份答卷:除3名研究生因家庭原因离开外,其他研究生都留了下来,其中的许多人已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能手。从河南科技大学毕业的研究生代会娟协助起草了新农村建设投资可行性报告,为该市成功引入新农村建设贷款5.76亿元;从俄罗斯毕业的硕士研究生秦骅,成为该市新能源产业招商引资的骨干力量,并撮合与他一起毕业的研究生来沁创业;湘潭大学历史专业硕士王兴龙,深入调研丹河峡谷旅游产业发展,目前他的很多建议正在实施……
“百名院士进沁阳”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百名院士进沁阳’就是让高端人智流动起来,为沁阳的发展所用。”该市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晓生说。
4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委、中科院原副院长杨柏龄,中国科学院院士童庆禧等率领30名院士专家出席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专家进沁阳活动启动仪式。
中科院老专家技术中心沁阳工作站和中科院老专家技术中心成果转化沁阳基地揭牌后,中科院老专家、老院士们更是对该市八大产业挑选的42个项目进行了重点发布。
走进该市在神农山酒店三楼会务中心设立的4个分会场,记者看到该市十大产业企业分成4个组与中科院院士进行对接洽谈,与会的230余家企业共提出项目需求、技术难题153个,达成合作意向32个。
据悉,根据中科院、沁阳市政府签署的合作协议,沁阳工作站将依托中国科学院老专家技术中心,负责筛选适合沁阳产业发展的技术项目,与当地企业对接洽谈,采用技术开发、技术入股等合作方式促成产研结合。
“百名院士进沁阳”让一大批高端人才智力悄然流进了沁阳。中国工程院院士余永富带来了闪烁炉赤铁矿冶炼利用工艺,北京科技大学著名矿物制造专家许满兴拿出了钼尾渣镁质酸性球团等7项专利,中科院博导朱庆山带来了流化床技术,清华大学热工研究所副所长吴晓敏研发出节水降雾型冷却塔,武汉科技大学教授彭志坚献出了球团生产工艺……
目前,沁阳与国内30多所高校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联合创建国家、省、市级工程(企业)技术中心39家,引进国内行业领军人才和高层次技术人才105人,企业与外智人才成功对接项目81个,开发新产品25个,解决技术难题38项,实现经济效益15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