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焦作新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开通网络视频会见系统
省市医学专家送医下基层
图片新闻
解放区:“就业大篷车”六年帮扶近万人
扎实推进见实效
烛光中的天使
青春在炉火中淬炼
“三百三进”聚英才
“四抓”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严厉打击非法占地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5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百三进”聚英才
沁阳市今春“人才兴沁”纪实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上接一版)如今已经顺利进入副科级岗位第二轮面试……”王兴龙,这位在沁阳工作了不到两年的硕士研究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情,滔滔不绝地向记者讲起了他在沁阳的工作经历。与他一起进入副科级岗位第二轮面试的还有8名研究生,他们都是近两三年来“百名硕士进沁阳”到沁阳工作的研究生。

  “留住人才首先要用好人才,要把他们放到重要位置,敢于放手,敢压担子。‘百名硕士进班子’就是一次创新。”该市市委副书记、市长魏新洪说。

  2009年以来,沁阳市连续两年面向全国公开招聘50名博士、硕士研究生的举动,曾引起了外界的一些疑惑:一个县级市能留住这些人才吗?他们在这里能发挥作用吗?这样的担忧,其实是所有内陆县市普遍面临的问题。

  两年过后,沁阳市交出了一份答卷:除3名研究生因家庭原因离开外,其他研究生都留了下来,其中的许多人已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能手。从河南科技大学毕业的研究生代会娟协助起草了新农村建设投资可行性报告,为该市成功引入新农村建设贷款5.76亿元;从俄罗斯毕业的硕士研究生秦骅,成为该市新能源产业招商引资的骨干力量,并撮合与他一起毕业的研究生来沁创业;湘潭大学历史专业硕士王兴龙,深入调研丹河峡谷旅游产业发展,目前他的很多建议正在实施……

  “百名院士进沁阳”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百名院士进沁阳’就是让高端人智流动起来,为沁阳的发展所用。”该市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晓生说。

  4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委、中科院原副院长杨柏龄,中国科学院院士童庆禧等率领30名院士专家出席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专家进沁阳活动启动仪式。

  中科院老专家技术中心沁阳工作站和中科院老专家技术中心成果转化沁阳基地揭牌后,中科院老专家、老院士们更是对该市八大产业挑选的42个项目进行了重点发布。

  走进该市在神农山酒店三楼会务中心设立的4个分会场,记者看到该市十大产业企业分成4个组与中科院院士进行对接洽谈,与会的230余家企业共提出项目需求、技术难题153个,达成合作意向32个。

  据悉,根据中科院、沁阳市政府签署的合作协议,沁阳工作站将依托中国科学院老专家技术中心,负责筛选适合沁阳产业发展的技术项目,与当地企业对接洽谈,采用技术开发、技术入股等合作方式促成产研结合。

  “百名院士进沁阳”让一大批高端人才智力悄然流进了沁阳。中国工程院院士余永富带来了闪烁炉赤铁矿冶炼利用工艺,北京科技大学著名矿物制造专家许满兴拿出了钼尾渣镁质酸性球团等7项专利,中科院博导朱庆山带来了流化床技术,清华大学热工研究所副所长吴晓敏研发出节水降雾型冷却塔,武汉科技大学教授彭志坚献出了球团生产工艺……

  目前,沁阳与国内30多所高校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联合创建国家、省、市级工程(企业)技术中心39家,引进国内行业领军人才和高层次技术人才105人,企业与外智人才成功对接项目81个,开发新产品25个,解决技术难题38项,实现经济效益15亿元以上。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