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婧)昨日,记者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悉,目前,我市手足口病已进入发病高峰季节,报告病例显著高于去年同期,部分地区手足口病疫情上升明显,防控任务艰巨。针对目前我市出现的手足口病疫情,我市从加强疫情监测、重点场所防控、医疗救治、健康教育等方面,全面部署防控工作,全力保障广大儿童身体健康。
手足口病是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严重危害儿童健康。2009年以来,手足口病一直是我市法定传染病中报告病例最多的疾病之一,并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从我市的疫情监测情况看,目前我市的手足口病发病呈快速上升趋势,已有聚集性病例发生。市教育和卫生部门及时采取果断措施对聚集性病例进行处置,控制了疫情的扩散。
在加强疫情监测方面,我市要求各级疾控机构在疫情高发月份,指定人员开展疫情日报告、周分析和月研判工作;在掌握疫情信息的同时,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政府主管领导报告疫情信息;做好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监测和病原学检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和病原分布情况,尽可能准确分析研判疫情趋势,为科学制订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托幼机构、小学是发生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和暴发疫情的重要场所。我市要求卫生行政部门与教育部门共同督促指导传染病疫情防治工作。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须加强对辖区内托幼机构及小学卫生保健人员手足口病防控业务的培训;指导学校加强和规范晨午检制度,及时发现可疑患儿,及时通知家长送诊;落实教室、宿舍、活动室、食堂、厕所的卫生、通风和消毒制度,保证饮食饮水卫生。各教育机构须做好学生缺勤缺课及其原因登记查问,不得出现患儿带病入园、入校现象。
一旦发生聚集性手足口病,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要在组织开展疫情调查处置的基础上,向当地教育部门提出风险评估建议,经报请当地人民政府批准,适时采取局部、暂时的放假、停课等措施,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和扩散。
医疗机构既承担传染病人的救治任务,又承担传染病的预防控制责任。为应对手足口病,我市医疗机构加大了传染病预检分诊、感染性疾病科、传染病房或留观室管理等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力度,严禁并杜绝普通儿科门诊接诊手足口病患儿。
据了解,手足口病病人绝大部分为普通病例,只需要门诊居家治疗。因此,做好门诊居家治疗病人管理是控制手足口病传染源的关键措施。我市要求,县级疾控机构和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每天要将辖区内新发手足口病病人信息通知至病人居住地行政村卫生室,行政村卫生室则要指派村医按照要求开展门诊居家治疗病人的随访和管理,并将病人管理情况报告乡镇卫生院防保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