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金桂香 本报通讯员 李海军
“有一个家,叫教室;有一些亲人,叫师生;有一种大爱,叫教育。”这是她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诠释。今年,她的学生杨宇航、许勍均以优异的成绩被北大附中焦作分校“宏志班”提前录取;从教14年,她多次被评为中站区优秀教师、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先进教育工作者。她就是市第十五中学青年教师王韶芸。
作为班主任,她更加关注学生的人格塑造。在新教育的试验田里,她借助教育日记,打开了一扇扇心灵之门,让美德永远驻扎在少年的心房。她撰写的教育日记案例纪实《教育即生活》获焦作市新教育实验教育日记一等奖,并获焦作市教师职业道德远程培训优秀案例。
她以爱贯穿职业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两年的新教育试验,对学生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加上严格的班级管理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她所带的班级学生的成绩突飞猛进,杨宇航从入校时学校年级十几名步步攀升,直至跃居全区第一名,最近又经过层层选拔,以优异的成绩被北大附中焦作分校提前录取。在她的班级,还有很多后来居上的例子,许勍从全区第一百名飞跃至前五名;毛明慧从全区200名跃至前30名。九年级上学期,她所带的348班有四门学科位列学校年级第一,学生包揽了年级前四名,348班被评为表现最突出的班级。
她学习“诱思探究”理论,灵活运用在自己的教学中。她撰写的《我与月亮的约会活动设计》荣获省一等奖;她撰写的《学中仿,仿中学——指导学生写真情实感作文》荣获市教学设计二等奖;她参与的《智力游戏——棋类促进青少年心智发展的研究》荣获省级优秀成果奖;她参与了“师生共同成长——教育叙事系列”新教育实验,在网站上发表多篇教育文章,记录自己对教育现象的思考和感悟。
她没有惊天动地的经历,也没有催人泪下的事迹,生活在波澜不惊的日子里,只为梦想而积跬步;她没有优越丰厚的条件,也没有耀眼炫目的光环,行走在现实与理想的光影中,只为生命而甘愿负重。精神上的激励让她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走出属于她的教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