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作华
腾跃在山林之间,咆哮于月光之下,一只只画中的猛虎似乎要透纸而出、越墙而下。
5月18日,记者在位于黄河岸边的武陟县嘉应观乡摇旗营村荆琳琳家中,见到了出自二级残疾女青年之手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猛虎图”。
荆琳琳今年22岁,清秀、腼腆、文静,不善言语,与她作品中猛虎的跃动感形成强烈反差。
荆琳琳出生8个月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让这个蹒跚学步中的孩子再也不能站立起来。到了上学年龄,母亲背着她往返村办小学,可只上了两年,就因家长无暇送她上下学而离开了课堂。从此,字典就成了她识字的老师。
虽然站立不起来,但荆琳琳还是学会了洗衣、做饭、缝补衣服,平日尽可能多做些家务活。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父母的辛劳看在眼里,也思忖着自己以后的路该怎么走。
18岁那年,父亲带回家的一本绘画入门书籍,让她眼睛一亮。从素描开始,她开始扣开绘画的大门。家里的两只猫,成了她写生的对象。从素描到色彩运用,画在宣纸上的猫得到了街坊邻居的称赞。而一本绘画大师的画虎作品集,又把她引入了画虎的新天地。
第一幅画,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可画上的老虎仍像一只大猫。研读画虎名作,她饭不吃、觉不睡,冥思苦想,细心揣摩。从立意构思打草稿,到把握虎的动势,再到体现透视关系,荆琳琳不知废了多少墨、扔了多少纸。
她行动不便,很多时候都是把大张的宣纸铺在地上,坐在纸上打底稿。家里的一张茶几就是她的画案,着色过程中,她不得不画一点就把纸卷一点。多少个夜晚,家人都已睡了,她仍手握画笔苦苦用功。
苍天不负有心人。荆琳琳笔下的老虎越画越传神。记者近日在她家采访看到,挂在墙上的一幅幅作品形象逼真。虎的头部表情凶猛,眼睛炯炯有神,鼻子的肌肉由于虎口大张而隆起数条褶皱,犬齿锋利,毛发逼真得仿佛触手可及。难怪武陟县实验中学的一位美术教师称赞荆琳琳画的虎比他画得还好。
今年年初,中国河朔书画院院长、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陶善书先生看了荆琳琳的虎图后称赞道:“这虎的身架、动感和神态都很到位。”
“其实,由于身体的原因,我从来就没去过动物园,更没见过真实的老虎,无法感受最生动的虎威,画上难免有不足之处,你们可要多给我提意见啊!”荆琳琳说。
记者了解到,荆琳琳为了提高画技,专门让父亲给她买了一台电脑,画虎视频就成了她的“大学课堂”。
“我的双腿站不起来,但我想让我笔下的老虎站立起来,想用色彩勾勒我的人生。”记者感到,荆琳琳有一种要让自己人生站立起来的意志和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