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产经观察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绞胎复兴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今年三大类企业
废水深度治理成重点
图片新闻
漯河有双汇 焦作该有什么?
本土品牌期待“蝶变”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5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漯河有双汇 焦作该有什么?
——再论本土快消品的品牌之路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微 言

5月8日,本报产经观察周刊第四期,以《本土快消品的“短板之痛”》为题,分析了我市众多快消品企业,因品牌意识、创新意识不强之故,而难领行业“龙头”的现状。话虽已说完,但总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故执笔再论本土快消品的品牌之路,以期抛砖引玉,助力我市快消品成功突围。

  也许有人会问,再论本土快消品品牌,缘何要拿漯河、双汇作比照?首先,漯河与焦作区位相似,漯河北距省会郑州140公里,而焦作南邻黄河与郑州相望。其次,漯河凭借本土双汇、南街村等食品产业优势,加上之后引来的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康师傅、统一、中粮等品牌,成为中西部首个、全国第二个“中国品牌城市”。而以小麦高产优质闻名全国,“四大怀药”原产地驰名中外的焦作,虽有豫竹、斯美特、淼雨等众多品牌,但言其必绕不开的快消品金字招牌,目前仍虚位以待。

  如今,每每说起漯河,人必说双汇。而有着良好食品、饮料产业基础并致力转型发展的焦作,倾力打造一个恰似“双汇”之于漯河的“XX”本土快消品品牌,当是目前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的应有之意。

  一边是可供参照的成功经验,一边是渴望突围的品牌之困,我市本土快消品的品牌崛起之路,到底在何方?

  政府搭台引导,扶持企业创品牌。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塑造当是身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必修课,但政府更应通过重奖、加压、搭台,引导企业创品牌,然后扶上马、送一程,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支持和参与作用,扶持打造本土金字招牌。5月16日,2012第十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开幕——这个中国大厨房里的“漯河故事”已向世界讲述了十个年头。如今,食博会已成为具有行业峰会地位的大舞台,具有了“风向标”意义。与之对应的是,漯河孕育出的双汇,在2011年的食博会上,以百亿的签单规模占据了整个食博会签单规模的“半壁江山”。由此可见,政府搭台效益可谓一举多得。

  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命线,这话对快消品行业来说,尤为重要。仍以漯河双汇为例:在双汇的发展过程中,春都作为中国第一家火腿肠生产企业,曾一度占据中国市场第一的位置。上世纪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中国猪肉市场开始大幅涨价。当时春都为压缩生产成本,挤出利润,在火腿肠配方里加大了淀粉的含量,这直接导致春都的口味和市场信誉突然下降。对此,双汇并没有跟风,而是冒着巨大亏损的风险,坚持配方猪肉含量不变,并最终取代春都,确立了市场份额全国第一的位置。

  企业加大营销,增强品牌认可度。快消品作为一个高度感性的特殊市场,要想让消费者记住你的品牌,就要加强产品宣传,多参与公益活动,增加品牌曝光率,从而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支持。同时,快消品企业切不可一味的走低价路线,因为没有一定的利润支撑,就没有相当的品牌宣传和服务。品牌更在于做好产品质量的同时,创新营销思路,打造让消费者放心的本土品牌。就此而言,本土快消品企业的品牌之路,恐怕还要从树立品牌意识,重视品牌营销起步。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漯河双汇的品牌之路,是否也应该引起我市众多本土快消品企业的思考?毕竟,走品牌之路不容易,走好百年品牌更难——要经得住市场的诱惑,也要受得起挫折;要耐得住过程的寂寞,更要有持续创新的能力。希望本土快消品企业能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