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家禾
昆明市文明办近日公开承诺,市民因搀扶摔倒老人被讹,由此产生的费用由昆明市文明办申请爱心专项基金埋单。如果撞人者能留下来扶持老人,我们不会向生活困难的撞人者追偿;如果老人确系讹诈施救者,若因家庭困难担心无力医治而一时糊涂,我们也会协调民政部门帮助老人解决治疗问题。 (据《京华时报》)
各地频出的“彭宇案”仿佛提出了一个无解难题:路遇跌倒的老人到底该不该扶?道德派说,当然该扶,一定要扶;理性派说,为防止被讹诈,一定要慎重。观媒体报道,在这样的争执中,理性派显然占了上风,跌倒的老人快要成了烫手山芋,多了看客,少了“彭宇”。
不忍见道德滑坡、世风日下,前有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民间发起“搀扶老人风险基金”,要为蒙冤好人埋单,后有深圳市官方拟立法惩罚诬陷讹诈救助者的行为。昆明市文明办如今也hold不住了,决定出手为“搀扶老人”埋单,望以此打消公众对跌倒老人施以援手的疑虑。这样的良好初衷值得称赞。
细究之下,昆明市文明办出手埋单似乎确能免去真正救助者的后顾之忧,然“不向生活困难并救助老人的撞人者追偿”、“原谅家庭困难的讹诈者并对其帮助治疗”等承诺则有“和稀泥”之嫌。假如生活困难并救助了老人的撞人者有其他肇事违法行为,被撞老人坚持追责该如何?假如被撞老人因家庭困难便讹诈救助者,事后也无须承担任何责任,这是不是在默许、纵容讹诈救助者的不正之风?
昆明市文明办要如此埋单,不仅是为善行埋单,也是为恶行埋单,以至于行恶事的人没有负罪感,行好事的人也不能坦然,善恶不辨,文明为何?长此以往,文明新风不仅难以倡导,甚或黑白还将混淆。反正有人为良心埋单,撞人者撞得理直气壮,讹诈者讹得义正辞严。旁观者是否心凉?是否更多了袖手旁观的看客?
文明办埋单“搀扶老人”乍一看很美,但如此“和稀泥”的做法治标不治本。跌倒的老人无人敢扶的根本原因,在于怕被讹上而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倘若医疗救助和社会保障体系能够进一步健全,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搀扶跌倒老人,不过举手之劳,何以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