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年初以来,山阳区光亚街道着眼社会管理创新,积极探索和推行为民服务的“责任田”制度,实现了工作全覆盖、管理无死角和服务零距离。
服务民生“责任田”就是以楼院为基准单位,根据所辖范围、人口数量、集散程度等情况,在社区之下划分的管理服务单元。“我们强调这是服务民生‘责任田’制度,其实就是呼应区委所倡导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目的就是突出服务和责任。”该街道党工委书记黄社奇告诉笔者,“让广大党员和干部工人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真正做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于责任之中。”
目前,该街道把辖区5766户居民划分为34个网格,每个网格指派2~4名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对其负责,保证每个网格内有10名党员,定岗设责,并吸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志愿者等组建服务团队,构建了“责任田”加服务团队的工作模式。同时,“责任田”负责人定期对辖区住户开展走访活动,及时了解和掌握居民的基本情况及生活诉求,有针对性地提供政策宣讲、就业培训和帮困救助等服务。另外,该街道每季度对为民服务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对在服务过程中出现态度消极、推诿扯皮的人员进行通报,并将此项工作与责任人员的绩效工资、奖优评先等事项进行挂钩。
截至目前,该街道围绕百姓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活动280次,组建专业服务团队10支,为居民办好事、实事563件。眼下,“责任田”已成为该街道党联系群众的连心桥、服务民生的助推器、促进和谐的稳压阀,“责任田”负责人也被辖区居民亲切地称为“楼院里的农夫”。
(李军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