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言 本报通讯员 崔红星
一个规模不大、只有80多名员工的小企业,跻身省高新技术企业行列,拥有两项发明专利。在很多小微企业举步维艰之时,这家企业却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5月25日,记者来到这家企业——位于修武县产业集聚区的河南环宇石化装备科技有限公司一探究竟。
一期建设已经完成,二期建设正在筹备,记者在该公司厂区看到,生产红红火火,工人干劲十足。最显眼的,莫过于研发中心,那可是全公司最金贵的地方。该公司董事长陈志强告诉记者,近几年来,该公司每年用于科技研发的费用都有六七百万元,科技人员已经占到公司员工的30%。“别小看这个,这才是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最核心的动力源啊!”他感慨道。
2004年,陈志强接手一家破产企业。当时,要人没人,要技术没技术,要资金没资金,企业为生存苦苦挣扎。企业到底该咋定位?迷茫中,困顿中,科技、发展改革等部门雪中送炭,组织企业多次参加产学研对接活动,还推荐他上了清华、北大两个科技创新班。“这下子,俺可开了眼,对企业的发展心中也有了数。”此后,陈志强一边招兵买马,一边在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寻找技术合作伙伴,最终选择了冶金化工装备制造行业。
不创新,企业只能等死。认准了这一点,陈志强从2006年起下决心研发,先后自主研发出两个新型高效变压吸附装置,拿到了两项国家专利,产品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进入科技大盘后,陈志强更尝到了国家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的甜头。2009年,在该公司扩建年产30套新型变压吸附装置项目时,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犹如一场及时雨,为其解了燃眉之急。
在转型中提升,企业不断壮大。从卖产品到卖服务,该公司不仅提供成套生产设备及安装服务,而且提供售前、售中、售后“一条龙”服务,树立企业品牌形象。目前,该公司正在积极申报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吸引更多科技精英加盟。此外,该公司在资本市场上也有大的动作,已经与几家投资公司商谈募集股权基金事宜。
“小微企业成长做大不是梦,关键要看你走什么样的路。只有不断提升创新能力,走‘专精特新’之路,企业才会在转型中做大做强。”陈志强深有感触地说,“这,就是小微企业活生生的‘成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