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点评“清查”期间市委、市革委的班子情况。市委、市革委虽是两套班子,但主要职务套在一起,都由挂帅人物左右,这点人所共知。焦作挂帅人物很不寻常,他是省委挂帅人物的亲信。他们把市委、市革委的班子构建得纯而又纯,都是响当当的造反派,没有一点“杂质”。“四人帮”倒台后,自上而下喊着“清查”,他们也不得不做做样子。
“四人帮”倒台,省委内坚持正确路线的老同志“解放”出来工作。在此情况下,任青一同志被派来给焦作班子“掺沙子”,所以任青一是单枪匹马,孤军上阵,半年时间不掌实权,好在了解到不少实情。他向省委站出来工作的领导汇报后,“擒贼先擒王”,停了免了以×××为首的4个正副书记、6个市委常委、3个市革委副主任的职务,任青一才有了立脚的地方。省委任命他为代理第一书记,开始主政。
“清查”后期,省委召开组织书记会议,汇报研讨班子情况。行前,青一同志与我磋商,为了对历史负责,包括我俩的情况在内,要实事求是向省委汇报,并且认为焦作班子里“角刺”已经拿掉了,根据“学习班”揭发的材料,班子现有几个虽都曾是支持造反派的,可都是些老人,都曾为革命作过贡献,应有别于“角刺”。对他们的情况,可如实向省委领导汇报,似可建议退出班子,安排 “荣誉”职务,对他们宽厚一些。汇报结果,省委同意了我们的意见。
五
任青一同志热心培养中青年干部。先说说发生在他身边的故事。他重回市委,要我为他物色个秘书搞内务。我想到“文革”被“解放”后曾在陶二厂蹲点,发现的一个在车间当工人的王某,此人从农村招来不久,干活老实,政治上反对“打砸抢”,小组会发言,也甚文雅,于是我把他调新成立的轻化局当办事员,后来轻化局办公室推荐他上工农兵大学。想好后,我把这个小王调来给青一同志当秘书。青一同志对身边工作人员要求很严,稍有疏忽就大声批评。在领导身边也觉拘束的小王,要求离开。后在局办公室领导开导下,他认识到进首脑机关工作不易,能在任书记身边工作,更是机会难得,学习进步快。领导批评有好处,“严师出高徒”嘛!经开导,小王才安下心来,少不了抄抄写写。后来青一同志对我说,我看小王有文化,我出了个题让他写,写成后我看写得不错,可以让他到下边锻炼锻炼。于是派他到化工二厂当党委书记,一下成了“相当县级”。
另一个是从市第一招待所调来书记处搞服务的小韩,年轻聪明,很是勤快。当时书记处有7个书记、1个秘书长,两个会议室,每天抹桌扫地、清除垃圾、分发报纸杂志,不时还有让他采购物件。茶炉较远,每天需掂三四十瓶热水,后来虽做了个手推车,也仍然是很劳累的活儿。因房子狭小,小韩住在梯子间的贮藏室,条件很差,早起晚睡,不离岗位。书记召唤,随叫随到。有事碰到书记同时呼叫,他麻利地跑前跑后,不误勤务。稍有闲暇,他就学习文化。小韩的情况,青一同志看在眼里,也曾留意查阅他的学习笔记和练字本。后来青一对我说,小韩聪明勤快,字写得不错,可让他担任我们常委会的记录员。就这样,小韩由勤杂人员成了工作人员,当上了干部,这也算天道酬勤吧!后来,小韩勤奋拼搏,几经辗转,当上了市技术监督局副局长、省局处长、濮阳市技术监督局局长,现在省里任正处级干部。
任青一同志培养的人才,还有一位“文革”前任市委办公室秘书的同志,“文革”先任轻化局办公室主任,后提为副局长。我和青一到市委后任他为办公室主任。他汇报工作、典型调查、书写材料,思路清晰、文字通顺、有分析、有见地,日常工作也显出组织能力。青一同志认为是个人才,与我计议决定下放到一个大单位,作为市长苗子培养锻炼。于是,派到河南轮胎厂任党委书记。他到轮胎厂后,生产、销售与管理,都上了新台阶,受到省化工局及化工部的称赞。直到现在轮胎厂与二汽配套的9-20轮胎,就是他冲破陈规,亲自率领厂有关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到二汽做工作定下的(原轮胎厂系化工部18个重点企业之一,计划经济时期只准生产900-20的社会维修轮胎)。我在向省委组织部介绍该同志为中青年培养对象中的佼佼者时,说市委办公室主任兼河南轮胎厂党委书记如何如何,话音未落引起哄堂大笑,省委组织部的人说你把话说颠倒了,轮胎厂书记相当于副市级,办公室主任兼算什么规格?我何尝不知,是为了制造印象。后来呈报省委批准,他被提为市委副书记兼市委秘书长。
无私的任青一同志,培养中青年干部成才与“清查”同步进行。“清查”开始就注意在斗争中发现好苗子,到中后期更是提上日程,让各单位搞群众性的评比推荐优秀中青年人才,责成我和组织人事部门下去摸情况。1980年7月4日,省组织工作会议期间,根据掌握的99人名单,选拔33名中青年干部,向省委备了案。这些中青年干部陆续配进局委和基层班子。市委于1980年8月12日常委会上根据省组工会精神,在掌握的33人名单中,审查挑选出8名为副市级后备。这8名后备干部如期进了市委、市政府班子。以后省委在这8人中选拔两人担任正市级干部,其中一人又被选拔为副省级干部,后再次升迁为正省级。上述可见,焦作在任青一同志主导下选拔的优秀中青年干部,是经得起考验的,对“文革”后重建焦作各级领导班子,起了很大的作用。(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