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晓晓
本报通讯员 张文婷
征迁工作错综复杂、千头万绪,因为时间紧、任务重,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山阳区新城街道恩村三街的征迁任务由23个市区单位600多个征迁人员分包。但是,一方面征迁工作人员需要村里的配合,另一方面征迁群众更加信任和自己同村居住的村干部。
和征迁群众接触最多、最了解征迁群众的恩村三街全体村干部,自然承担起上情下达、协调组织的重任。而对于征迁,恩村三街村干部的心情也是复杂的。他们中有的既是征迁工作人员,又是被征迁户。更重要的是,该村村干部是去年上任的新一届班子,村里同时还承担着市体育中心、郑焦城际铁路两项工程的征迁工作,要完成南水北调征迁任务,他们比一般征迁工作人员付出得更多。
3月14日21时许,恩村三街村委会办公楼内仍然灯火通明,来自山阳区、新城街道办事处、该区城区办的分包领导和村三委会全体成员围绕村里的征迁进展情况正在激烈讨论。如何加快征迁进度、让群众合理利益最大化,大家心里压力很大。但是,2013年总干渠合口、2014年总干渠汛后通水的目标不会改变。与会人员皆知,恩村三街即使作为山阳区任务最集中、情况最复杂的征迁村庄,也必须按时征迁,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就在一片寂静中,有人提出让大家听听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两会结束后答记者问的录音。“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听了温总理的一席话,大家的神情异常庄重。经过讨论,一个街道办事处协助村干部、村干部分两批分包全村征迁任务的方案诞生了。
村干部在村里分别分包征迁群众的消息迅速传开,这既是对村里征迁任务的划分,也在无形中造成了村干部相互之间的竞争,但更多的是来自心底的一个共同心声:“咱不是孬种,既然选择干了就要干好,决不拖国家工程的后腿!”
该村村委会主任岳长顺今年已经60岁,患有较重的糖尿病,劳累后容易头晕、腰痛、手脚麻木。可自从村里征迁工作开展以来,岳长顺就经常劳累过度,每晚他的办公室总是最后一个熄灯。为了破解每一个征迁难题,他和村两委会干部不辞辛劳,一次次商讨征迁奖励办法,一趟趟去征迁群众家中做工作,一遍遍给征迁群众讲政策,每天工作都在10个小时以上……
记者在他的办公室看到,桌上放着方便面和酒。顾不上吃饭就泡碗面,夜里加班困了就喝口酒提提神,他是拿自己的身体在拼命!那天,他已经工作了一天一夜,13时多还有群众在他办公室,可能是累坏了,也可能是饿坏了,一阵头晕目眩后倒在了办公椅上。被人叫醒后,他没有回家,也没有下楼去吃饭,而是匆匆吃了一碗泡面,在办公室休息了一会儿,就又继续工作了。尽管从村委会到他家步行不过10分钟的路,可他忙得难得回一趟家。特别是到了最后攻坚阶段,他每天接待的征迁群众几乎都在30拨以上,同时还要帮助各分包部门协调难题,几个月下来,人瘦了一大圈。他总说:“征迁是涉及每户群众一辈子的大事,能为群众多争取点利益、多办点实事,再辛苦也值了。”
该村村委会副主任常国强在村里人缘很好,可这次征迁却得罪了不少人。他的一些亲友想找他徇私——迟搬家、多赔偿,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告诉他们,作为亲友,要支持他的工作,不仅不能推迟搬家,而且必须带头搬迁,更不能提出政策范围以外的问题。他说,在村里谋了一份差,就要当好这个差,只要公正、公平,亲友那边迟早会明白这个理儿的。
该村支委委员郑永刚家也在此次征迁范围内。南水北调的好处他不是不知道,国家的政策他也不是不清楚,可真要搬家,他和家人的不舍之情却越来越强烈,但他更不能忘记自己是一个征迁干部的身份。要征迁别人的房子,自己首先得以身作则,没得说,郑永刚签过协议就拆了自家的房子。此次被征迁的还有该村监委会主任康老旦家,虽然他家的房屋面积较大,而且建造、装修得又好,可他还是顾全大局,短时间内按政策拆除了自家房屋。王双龙、岳新房、冯富林、王东等村干部也都扑下身子忙征迁,以真情付出赢得了群众的理解配合……看到村干部都带头了,不少群众的抵触情绪消除了,该村整体征迁工作出现了好的转机。
就在征迁工作开始大面积突破、距离最后时间节点剩下20多天时,恩村三街接到了新增60多户征迁户的任务。一边是还未完成的任务,一边又新增了一些任务,急得所有征迁分包领导干部团团转。这时,岳长顺又站了出来。他挑选了一家在村里有代表性的征迁户,找到这位群众在其他村当村干部的亲戚,两位村干部在这位群众亲戚“牵线”后,岳长顺连续5天都在这位群众家做工作。终于,这位群众被感动了,无理由拆除,成为村里第一户破坏性的拆迁户。他的征迁,带动了一大批群众。他告诉问他原因的人:“岳村长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他这样做完全是为咱恩村三街、为咱焦作市民争光,咱决不能拖全市征迁的后腿。”
在攻坚阶段,群众动迁、协助搬家和拆除房屋等工作都是同步推进,征迁现场随处可见来往穿梭的人群。为了确保拆房机械操作和来往群众的生命安全,新城街道办事处主任杨洪庆和党工委副书记杨波等带领村办干部,每天坚持在征迁一线值班,顶着炎炎烈日,冒着滚滚尘土,手拿对讲机,现场指挥机械作业,疏散有隐患人群;分包该村的新城街道纪工委副书记成君毅拖着怀孕笨重的身子,直到临生产前当天还在村里忙征迁。接替她的办事处副主任李胤铮依然巾帼不让须眉,顾不上照顾家中70多岁的婆婆和新婚的丈夫,经常是一大早就到村里,一直忙到深夜;城建科长周志军在帮助一征迁群众拆除房子时,不慎将手划破个大口,鲜血直流,可他仅在附近诊所缝合了4针后,不顾大家的阻拦就又重返拆迁现场……
征迁工作圆满结束了,记录本上记载着:岳长顺,协调征迁78家,比规定15户征迁任务多了63家;4月30日,全村217户征迁任务基本完成;5月份,研究征迁户分房问题……一个个醒目的数字,仿佛在诉说着该村村干部的心酸和自豪;一次次重复烦琐的程序,但他们做得细心、耐心;一页页工作台账的背后,诠释了他们识大体、顾大局、讲奉献的实际行动,兑现了他们庄严的承诺:决不拖国家工程的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