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寿远
15年前的某个夏日,我沉重地站在汨罗江边,眼光巡过两岸,寻找着2275年前投江时衣冠不整披散着长发的屈原,想听听他“即莫足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的仰天长叹,想对着一江浪花发出《离骚》般的呼唤:归来兮,屈原!想与三闾大夫共吟《九歌》,同向《天问》。
当年那悲愤的怀沙一跳,跳出了矢志报国的无奈。浩荡的千古江水接纳了屈原的生命,接纳了楚人填江饲鱼的粽子,成就了五月初五端午节。
汨罗江中的涟漪时时飘荡着屈子的英灵,年年百舸争流,锣鼓喧天,一派朝圣面景象。
乘船到对岸,沿着玉笥山的小径到了幽静肃穆的屈子祠。这座屈子祠建于清乾隆十九年,原来的汉祠已无踪迹。祠分三进,天井中有桂树数株,树龄300年,开黄花者为金,白花者为银。金银何其贵,怎贵过屈子的一腔爱国情怀?大殿中的塑像屈原身佩长剑,浩浩然然。他的报国之志,立国之才,他所代表的湘楚文化让瞻仰者顶礼膜拜。历代政坛要人、文人墨客留下多少颂词,我则独推李白,“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一句定论,一句怆然。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其求索精神绵延至今,豪迈气魄仍在。
我数次到杭州,总要在西湖的白堤上徘徊,总要在断桥上来回走过,总要在断桥边的水泥椅上坐半天。望着一片柔情的西湖,想看到雨中湖上的小船,想看到船上许仙向白娘子赠伞的场面,但每次总是遗憾。
端午节,注定是一个悲怆的日子,成了许仙与白娘子仇离的开端。人们该埋怨善良的许仙,你千不该万不该在端午节那天让美丽的白娘子喝高了雄黄酒,娘子纵经千年修炼,也得原形毕现,几乎了断了你美满的姻缘。人们更该责备不轨的法海,白娘子当真是妖,但她悬壶济世,口碑在人间。她何罪之有?硬要不择手段将一对恩爱夫妇拆散!世上恁些恶人,为何视而不见?人乎?妖乎?真善美与假恶丑哪是界限?
今年的端午将至,我以手机短信的方式向所有过节的好人祝愿:端午节包粽子,包进和谐,包进心香。端午节插艾叶,插出正气,插出豪放。端午节戴花线,戴出俏丽,戴出端庄。端午节抹雄黄,抹出快乐,抹出健康。端午节划龙舟,划向科学,划向理想。